1924年5月的一个清晨,北大校园里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校花韩权华和知名教授杨适夷已经在杭州秘密订婚。 没人知道这个谣言是从何而来。但对于韩权华来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那天,一封署名“适夷”的信出现在她的书桌上。信封上的笔迹她再熟悉不过——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新年贺卡,写着暧昧的问候。 第二次是英文情诗,却刻意涂抹了署名。 这一次,是杨适夷写的一封长达数页的“怪信”。 韩权华一边看,手一边在颤抖。 信越说越离谱了…… 作为天津八大家之一“天成号”的七小姐,四姐韩升华嫁给了西北大学校长傅铜,五姐韩咏华嫁给了清华校长梅贻琦,六姐韩恂华是考入北京大学的第一批女学生,和邓颖超是闺蜜,她本人曾经自豪地说:“五四学潮时,天津学生游行队伍里,男生这边举旗子的是周恩来,女生那边举旗子的就有我韩恂华。” 她从小就在母亲的鼓励下读书求学。在那个女子裹小脚还是常态的年代,她和姐妹们却能自由地追求知识。 但此刻,这个高贵的天之骄女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屈辱。 这封信是杨适夷用近乎学术论文的口吻写成的: 第一部分:详细罗列校园里有哪些人在传韩权华和杨适夷之间的“绯闻” 第二部分:分析谣言的可能来源,直指——要么是韩传出去的,要么是他自己,还有可能说是他们的举动太亲密,还有之前想让韩帮忙请家教的事情让人误会了 第三部分:“恳切”的请求,是让韩权华去查是不是之前追求她的人传出去的 第四部分:三个“解决方案”,一个是一起跟校方澄清,一个是让《东方时报》澄清,还有一个是置之不理,暗中调查,他来有意问韩权华的意见。 表面上看,这是一封想要澄清谣言的信,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透着诡异的暗示,就好像韩权华和杨适夷真的有什么一样。 明明本来就是不相关的两人,为什么要商量什么,还不让公开地去说? 更令人不安的是,信中附上了一份《东方时报》,上面的部分文字被红笔涂改。韩权华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立即派人买来一份新的报纸。当她看到那些被涂掉的文字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家已经有了妻,已经有了子!” 一个已婚男人,竟然用这种方式还在纠缠自己? 更可怕的是,信中提到了北大多位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校长办公室主任谭仲逵,据说他当众打趣说:“听说你们感情很好,连饭都吃不下了……” 一场精心设计的“圈套”渐渐浮出水面。这个已婚教授不仅在骚扰她,还试图用舆论压力逼她就范。 韩权华绝望地发现,那些被提到的“传言”都是那么巧妙:说他们在杭州订婚、在某处幽会……每一个细节都像一张网,要把她困住。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选择了反击。 1924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封题为《一封怪信》的投稿。韩权华将整个过程公之于众,包括杨适夷之前的两次“试探”,以及这封长信中的种种异常。 一石激起千层浪。 然而,迎接她的不是同情,而是更大的风暴。 支持杨适夷的人说: “教授追求学生,这是天经地义!” “新时代提倡恋爱自由,你这是旧思想!” “有人看上你是你的荣幸啊!” 令人心寒的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完全偏离了问题的本质:一个已婚教授对女学生的骚扰! 在这场轩然大波中,最应该发声的女性——杨的妻子,反而成了失语者。 最终,杨适夷被解除教职。但韩权华也因承受不住压力,不得不转学到女师大。 但这个倔强女孩并没有被打倒。她获得奖学金留学美国,师从赵元任学习音乐。1945年,她嫁给了名将卫立煌,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然而,人们的恶意并未停止。即便在她出嫁时,小报依然要拿这段往事做文章,把她遭受的骚扰美化成“艳史”。 百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案件,会发现一个令人心惊的事实:那些偏见,至今仍在。 每当有女性勇敢站出来揭露性骚扰,总会有人说: “为什么现在才说?” “你是不是想要炒作?” “穿成这样不是勾引吗?“ 从韩权华到今天的MeToo运动,一百年了,性骚扰受害者的处境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 但也正因如此,韩权华的反抗显得弥足珍贵。她告诉我们:女性从不该为施暴者的罪行承担责任,我们随时都能说不!
1924年5月的一个清晨,北大校园里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校花韩权华和知名教授杨
永康说娱乐
2024-12-04 10:38: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