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陈思救下一个要跳桥轻生的年轻女人。女人跟他回了心灵驿站,情绪稳定后住

永康说娱乐 2025-02-02 22:10:10

2011年,陈思救下一个要跳桥轻生的年轻女人。女人跟他回了心灵驿站,情绪稳定后住下了。有天,女人拉着陈思老婆说:“大姐,你把你老公让给我吧!”陈思老婆气得发抖,铁了心要离婚,足足闹了3个月。 那段时间,陈思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救了人不仅没好报,还差点把自己的家拆散了。   他曾被称作在南京的“天使”,但他却埋怨自己:“我救人也杀人。”   从2003年到今年,整整二十二年,陈思一共救下400多位轻生者。他都有哪些心路历程,又经历哪些辛酸? 陈思是被迫来到南京的,工头答应每月付他300元工资,可直到最后,承诺的钱连影子都没见着。 他和三个老乡蜷缩在桥洞下,直到遇见同乡,他先是在菜市场捡烂菜叶为生,卖了两年的蔬菜和水果后,到1995年,他终于攒够钱开了间小卖部,在南京扎下根。     这段经历像根刺,扎进他心里。他太懂底层人的绝望——活着不易,但死更痛。 想起奶奶曾从农药瓶口救下邻村老汉,也教他的一个朴素的道理:人活着,得互相拽一把。   命运的转折在2003年。电视里播放着《南京零距离》,画面中一个男人从大桥跃下,金链子在空中划出刺眼的光。 陈思扔下锅铲,骑上电瓶车冲向长江大桥。从那天起,他穿上黄马甲,成为大桥志愿者。     凌晨6点的长江大桥,雾气裹着江水翻涌。陈思的破旧电动车吱呀作响,后视镜里映出他黝黑的脸——颧骨晒出红斑,手指因常年攥栏杆布满老茧。20年来,他每天骑行84.6公里,连玉兰花灯柱上有几道划痕都一清二楚。     ”你看江面像鱼鳞吧?其实跳下去的人,7秒就没了。”他指着主桥中段的栏杆。这里水深60米,自杀者常选在此处“拥抱”江面。 2023年7月,一个穿白球鞋的小伙子趴在栏杆上,陈思悄悄靠近:“兄弟,江鱼今天不饿,咱下去嗦碗皮肚面?”对方一愣,眼泪突然决堤。原 来小伙创业失败欠债百万,连妻子都带着孩子躲回娘家。“你要是死了,债主找你老婆孩子更狠!” 陈思拽着他往桥下走,塞给他一包红南京:“抽完这包再想辙。”     这样的“套路”他用了二十年。对因家暴想跳桥的农妇,他蹲在旁边剥橘子:“妹子,你死了渣男立马娶新人,气不气?” 对为情所困的大学生,他指着晚霞胡诌:“我年轻时失恋33次,你看天都没塌!” 最惊险的一次,68岁老人半边身子已悬空,他扑上去用志愿服裹住对方腰腹,生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人。     救下的人多了,他练出“读心术”:眼神涣散、嘴唇干裂、背影僵直,都是求死信号。 但更多时候,他靠的是“不要脸”——递烟、送水、讲荤段子,甚至冒充“大桥管理员”唬人:“不下去我就报警!”被骂多管闲事?他咧嘴一笑:“你骂呗,能骂说明还想活。”     可陈思怎么也想不通,这个“天使”怎么这么难当?为什么善人多磨难,好人没好报?   “陈老师,您爱人说要离婚!”2014年,志愿者冲进驿站喊了一嗓子。 屋里正给轻生女孩煮面的陈思手一抖,热汤泼在裤腿上——妻子忍了他十年。     矛盾始于那8万元存款。 2006年,他瞒着妻子取出买房钱,租下葛关路132号的破平房办“心灵驿站”。轻生者在这里吃饭睡觉,最长一住两年。 有人偷走电饭煲,有人发病砸烂窗户,妻子指着满屋狼藉哭喊:“你救外人,谁救这个家?”他梗着脖子反驳:“我一年救26条命,你能生26个娃吗? ”   更痛的钉子扎在心里。 2013年秋,他没巡逻的周四,有个18岁男孩翻过了栏杆。 “要是你在,他肯定能活……”男孩母亲的哭嚎让他吞了半瓶降压药,深夜噩梦不断。   还有一次,被他安顿在驿站的23岁焊工小潘,某天突然消失。陈思跑遍宿迁老家,只找到空荡荡的白房子。 “我救得了他一时,救不了一世。”他摩挲着泛黄的《大桥日记》,上面记着463个名字,有的被划上红圈——代表“二次自杀”。     2023年宣布退休那天,他摸着颤抖的手对记者说:“拽不住人,我得恨自己一辈子。”但转身又钻进驿站,墙上“泪要流,饭要吃”的绿字贴早已褪色。     桥上有雾,但人间总该有灯。   如今的陈思仍住在葛关路的老家属院。褪色的蓝头盔挂在门后,电动车换了第10辆。有媒体问他图什么,他嘬着烟笑:“我奶奶说,见人掉井里,递根绳子不叫积德,跳下去托一把才是。」”    被问到“值不值”,他会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餐馆账单。 2014年在郑州,老板指着四箱土特产说:“有个小伙偷偷结账,让我告诉你他过得挺好。”陈思想了半天没对上号——救的人太多,早记不清面孔。     “哪有什么天使,我就是个捡破烂的。”他常这么调侃自己。但无数个清晨,当他骑车驶过玉兰花灯柱时,桥下的江水依然沉默,而桥上总有人等着被一双手拽回人间。     或许正如他在日记里写的:“故事的结局我编不好,但只要多活一天,就有翻盘的可能。”  

0 阅读:137
永康说娱乐

永康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