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能借一步说话吗?我母亲刚去世,想请您帮个忙……”1927年9月14日晚8

永康说娱乐 2024-12-05 12:12:46

“先生,能借一步说话吗?我母亲刚去世,想请您帮个忙……”1927年9月14日晚8点,上海东四九条冯宅。一个穿着考究西装的年轻人,正对着门房递上一封求助信。 此时的冯宅内,名满天下的梅兰芳正与友人觥筹交错。没人会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夜晚,将在24小时内演变成一场血腥悬案。 更没人能预料到,这个自称“李志刚”的青年,会在第二天被枭首示众,而他的真实身份,将成为困扰上海滩近一个世纪的谜题。 梅兰芳对这个陌生的求助者本能地感到不安。他派出了一位热心的朋友张汉举代为接见。当时正有人打趣:“三爷,您不怕他半路掏枪绑票吗?” 没想到,一句玩笑竟成了死亡预言。 张汉举被“少年貌美”吸引,主动提出陪他回家查看。谁知刚到西四牌楼,青年突然掏出手枪: “母亲去世是假的,我要五万块,一分都不能少!” 从这一刻起,一场24小时的生死对峙拉开帷幕。 整个过程中,这位"李志刚"展现出种种令人费解的矛盾: - 自称山东人,却操着一口纯正的天津话- 两次与梅兰芳擦肩而过,竟认不出这位当红名伶 - 明明是绑架勒索,却只带了一把"老式莲蓬子小手枪",连添子弹都成问题 - 拿到五百块钱时,连真钞假钞都分不清这哪像是一个职业绑匪? 更诡异的是他的举止。 冯家佣人回忆:“他说话斯文有礼,举止不像歹徒,倒像个读书人。” 案发一周后,上海滩就沸沸扬扬传出三种说法: - 他是梅兰芳的狂热粉丝,因求见不得而心生怨恨 - 他暗恋孟小冬,因妒忌梅孟之恋铤而走险 - 他只是个负债累累的赌徒,想碰碰运气警方在他身上搜出两张意味深长的名片: 一张来自天津交通银行的徐永年一张是振昌祥西服庄的定制单,日期显示是“1924年闰四月二十五日”顺着这条线索,“名捕”雷恒成在天津揭开了惊人真相: - 他的真名是刘学曾,字省三 - 是妓院舞凤楼名妓花金英的常客 - 案发前曾说要去奉天取钱,此后杳无音信但事情远未结束。 当他的头颅被挂在九条胡同示众时,一个蒙着黑纱的神秘女子出现了。她驱车而来,在头颅前驻足良久,“唏嘘泪下”。 这个细节被写进了孟小冬的传记,暗示泪别的就是她。 但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1933年孟小冬要发表声明:“与李某素未谋面,且与兰芳未结婚前,从未与任何人交际往来”? 案件本该就此沉寂,却在几十年后被一篇惊人的回忆录重新搅动。 袁世凯的女婿、时任北京汇文大学体育教练的薛观澜称:凶手其实是京兆尹王达的儿子王维琛,北京朝阳大学高材生,是为了孟小冬而来。 他说自己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但他的说法存在诸多漏洞: - 案发地点明明在冯宅,他却说在无量大人胡同 - 凶手的"李志刚"之名见诸当时报端,为何要隐瞒? - 如果真是京兆尹之子,为何三天示众无人认出?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当年的《北洋画报》曾披露一个细节:在搜查现场时,发现凶手除了手枪,还携带了一件神秘物品——"电刀"。 但具体是什么,为何带着它,至今无人知晓。 更令人玩味的是,案发前一天,有人在冯宅门口看到一个穿白色丧服的可疑妇人。她不断呼喊梅兰芳的名字,却被冯耿光以"不吉利"为由拒之门外。 这个女人是谁?与第二天的绑架案有关吗? 97年过去了,这些谜团依然扑朔迷离。人们甚至无法确定凶手的真实姓名——李志刚?刘学曾?还是王维琛? 但也许,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案件折射出的民国风云:一段可能的痴恋,一场必然的悲剧,一个时代的缩影。 最耐人寻味的,是孟小冬在声明最后写下的一句话:“是我负人,亦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 这句话,像是对所有流言最沉重的回应,也像是对某个秘密最隐晦的暗示。 如今的九条胡同早已面目全非,那个血色之夜的记忆渐渐模糊。 但只要翻开民国报纸,那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最后却落得身首异处的神秘青年,依然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未解之谜。

0 阅读:4
永康说娱乐

永康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