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建国以来首都遭受的最大威胁,60年代,苏联计划对北京发起冲击,为此还动员了百万大军,可让人意外的是,这件事最后却不了了之了,这是为什么呢? 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掌权苏联后,中苏关系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急速下滑,苏联撤援助、撤专家,甚至还拉拢中国周边国家限制中国发展。 6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在边境地区大搞破坏,到了1969年,这种挑衅演变成了冲突这年3月,苏军在装甲车的配合下向我国的珍宝岛发起了突袭。 苏军开了第一枪,我军边防部队随即展开反击,仅用一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把敌人给赶了出去。 但苏联咽不下这口气,几天后,他们故技重施,接连向我军发起了三次袭击,但结果还是一样。 两天后,气急败坏的苏军竟然调来了坦克,但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军也搬出了大炮,再一次击退了苏军,珍宝岛反击战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苏联应该意识到,早在抗美援朝时期,我军跟美军交手时都不落下风,更不要提苏军了,可他们没有,甚至还酝酿出了两个更加可怕的计划。 这场战争过后,中苏关系直接降到了冰点,不依不饶的苏联这次彻底急眼了,他们酝酿了两个计划。 第一个计划,也是有核国家的惯用伎俩,核威慑,按照苏联防长的意思,只要往中国投掷几枚原子弹,那问题就能完美解决。那段时间,苏联经常对中国进行恐吓,扬言要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第二个计划,就是在核打击过后,再采用大兵压境的方式占领中国。 在苏联看来,几颗原子弹下去,中国的国防力量就会被彻底摧毁,到时候,苏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中国。 苏军制定了四条占领中国的线路,其一,对乌鲁木齐发起直接打击,其二,派兵空降兰州,其三,绕道哈尔滨直击沈阳,其四,绕道内蒙攻打北京。 尤其是第四条,按照苏联的计划,苏军甚至可以只用一小时就推进到北京。 接下来,苏联开始了准备工作,连接西伯利亚的铁路完全改造成军工线路,同时向边境增兵,兵力最多达到了114万人。 那么,苏军都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地步了,可最后却没能南下,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里面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早在1964年,我们就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并且在中苏关系最恶劣时期,也拥有运载核弹的能力。 也就是说,苏联有本事朝我们扔原子弹,我们同样也有能力用核武炸苏联,两个有核国家的大规模战争,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其二,苏联的后勤跟不上,他们在边境集结了60多个陆军师,空军和海军加起来有20多万,百余万的兵力数量很吓人,但后勤却是个大麻烦。 苏军的后勤只能依靠西伯利亚的一条铁路,而且这条铁路还是临时改成军用的,运输能力不行,这百万大军的日常食物都供应不过来,更别说还要打仗了。 其三,苏联的战略重心并不在东亚,他们的心思一直在欧洲,如果跟中国爆发了大规模战争,苏军在东亚会受到牵制,这时候如果欧洲突然搞事情,苏联根本应付不过来。 其四,苏联忌惮中国的实力,新中国的历史上,凡是涉及到保卫领土的战争,中国根本没输过,不管是50年代的抗美援朝还是60年代的对印反击战还是珍宝岛反击战,后面发生的对越反击战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这或许是建国以来首都遭受的最大威胁,60年代,苏联计划对北京发起冲击,为此还动员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2025-01-16 15:52:5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