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邓公不顾多人反对,坚持要裁掉铁道兵,面对种种不理解的声音,邓公

麻麻赖赖 2025-01-17 16:00:37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公不顾多人反对,坚持要裁掉铁道兵,面对种种不理解的声音,邓公一句话就道出了问题本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起裁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1985年开始的,由邓公指导的“百万大裁军”,对此,他给出的原因是“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 实际上,从“百万大裁军”之前的1981年开始,邓公就对部队进行了一次“瘦身”,甚至还把整个铁道兵都裁撤掉了。 铁道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之时,率先兴起于东北,因为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核心区域,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线。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铁道兵的作用无非就是建设铁路和检修铁路,保障部队的运输路线,但实际情况却是,铁道兵不仅是铁路的“守护者”,还是战场的“急先锋”。 比如说在1947年夏的一次战役中,铁道兵就参与了前线作战,并且歼灭了8万余名敌人。 建国后,铁道兵作为解放军一个特色兵种被保留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毛主席还亲自为他们题写了“铁道兵”三个铿锵有力的字。 那么在后面的那几十年里,铁道兵都对中国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中,铁道兵担负的是“工程保障”的任务,面对着敌人的轰炸机,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后勤路。 回国后,铁道兵们又投身到了修建铁路、保障交通的工作中,鹰厦铁路、成昆铁路以及贵昆铁路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1974年,铁道兵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0余万人,而就在第二年,邓公在整顿军队的过程中,就萌生了裁撤铁道兵的想法。 虽然还没有实际的裁撤行动,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就坐不住了,纷纷找到邓公说情,有人表示应该保留铁道兵,适当裁掉一小部分人就好,也有人表示可以将铁道兵拆分开来,然后纳入不同的部队。 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的建议,邓公也有所考虑,后来又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裁撤行动就被搁置了,但到了1978年,邓公再度回到中央政治舞台后,竟然又动起了裁铁道兵的心思。 奇怪,邓公裁撤铁道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次,他能力排众议,完成工作吗? 1981年,邓公担任了中央军委主席,在处理了相关工作事宜后,便把精力放在了猜测铁道兵上面。 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并不繁荣,但军费支出相当高,这对国家的建设是不利的,同时也会拖累部队工作的效率。 其二,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发展经济需要人力,把有限的人力用在正确的地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只是,在裁撤铁道兵之前,还是有不少领导力劝邓公要三思,对此,邓公给予回复:“裁撤铁道兵的决定已经下了,没有二话讲,但如果打起仗来,铁道部就是铁道兵!” 不得不说,这句话是充满智慧的,其中有两个意思,第一,裁撤铁道兵是军令,没有撤回的余地,第二,裁撤铁道兵只是一个行为,并没有改变铁道兵的本质,如果日后有战,铁道兵依旧可以迅速组建起来。 此话一出,那些有异议的人们瞬间改变了态度,对邓公的举措表示赞同,事实也证明,邓公对铁道兵的裁撤和后来的“百万大裁军”是明智之举。

0 阅读:460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