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华北的国军师长以上将领有40多人参加。 在会议上,蒋介石信心十足地说:“共军近来频频调动,不明真相者以为真的改变战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想变被动为主动就能取得主动,想不打战略防御就能转入战略进攻,天底下哪有这等便宜的事?战争的胜负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战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战力比共军要强大得多。” 接着,蒋介石还“指导”各部队长如何作战,他说:“守备兵团和机动兵团要分开,守备兵团不得多于三分之一,机动兵团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有了强大的机动兵团,守备兵团虽弱犹强,如不利出战就坚持防守,只消支撑三天,吸住更多的共军于城下,机动兵团就可赶到,以免东撞西撞到处找共军主力决战了。” 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在蒋介石讲话结束后,要求各师长遵照蒋的指示,很好地完成这次会议的任务,有计划有准备地做好秋季作战准备。 听了蒋介石、李宗仁的话,驻守石家庄的第三军中将军长罗历戎觉得机会到了。 早在5月的时候,深感兵力不足的罗历戎就曾向老长官胡宗南求援,但胡宗南的主力陷在陕北地区也无兵可调,复电让罗历戎就近向北平求援,电文还说石家庄既然有一军兵力和强固工事,防守应有把握。 于是,罗历戎又请求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和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派兵增援。但由于北平兵力也不宽裕,最后只给石家庄空运了一个团。不久后,石家庄外围最后一个据点正定也被解放军攻占,从此,罗历戎灰了心,他认为自己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形势,再在石家庄这里呆下去早晚会全军覆没。 听到蒋介石在会上提出要以三分之二兵力为机动部队,罗万戎便趁机向保定绥署副主任、34集团军司令李文请求调到保定去驻防。 对于这样的大事,李文也不能做主。于是,在会议后的第二天下午,罗历戎同李文去见蒋介石,罗历戎向蒋介石报告了石家庄的防务情况,说明持久守备石家庄部队粮秣补充的困难等问题,请示是否减少石家庄的守备力量,其余编进机动兵团。 其实罗历戎的真实想法是不行就放弃石家庄算了,当然这话他不能明说。因为在昨天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曾训斥众将领说:“共军走到哪里都能站住脚,都有饭吃,你们这些军长、师长们一切要都靠政府解决。” 蒋介石强调机动兵团主要是当时东北战场正紧张,东北解放军已经转入战略进攻,一个攻势接着一个攻势,蒋介石想从华北抽调部队去东北,但却抽不出来,所以他才一再强调要有机动兵团。 蒋介石问罗历戎:“石家庄有些什么重要工厂和物资?” 罗历戎说:“工厂有纺纱厂、发电厂、机车修理厂等。还有机车百余辆。不过这些机器大都是陈旧的。 ”罗历戎是千方百计想放弃石家庄,而蒋介石*是千方百计想保住石家庄。 蒋介石说:“石家庄应该固守,那是华北的门户。这样吧,可将第三军抽调一个师到保定,加强机动部队。” 这时李文趁机说:“保定也需要机动部队,同时可将二十二师的六十六团一同调来。” 蒋介石便问:“北调部队由谁率领?” 罗历戎早就巴不得离开石家庄了,因为石家庄是华北的战略要点,罗历戎认为解放军知道石家庄空运频繁已有准备,才暂时没有进攻。但他已经感觉到守石家庄的下场不会好,解放军迟早会进攻石家庄的,就忙说:“校长,由我带领他们北进。” 蒋介石思考了一下,说:“可以。但你们不能携带重武器,重武器包括汽车战车都拨给刘英(石家庄警备司令)。至于尔后部队的行动计划,你们再具体商量。” 这样,三言两语,蒋介石就做出了抽调第三军主力增援保定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作出之前,解放军还没有进攻保北。不久,保北战役打响,孙连仲立刻命令罗历戎率第三军主力抓住这个机会北上。 本来孙连仲是要派一个军南下接应的,罗历戎说不用,他说目前解放军都集中在保北,路又不远。孙莲仲说路虽不远,但被缠住就不好了。罗历戎则坚持说一路扫荡过去没问题,他为能脱离石家庄而心情正好,虽然从石家庄到保定要经过180余公里的解放区,但在这一片没有解放军的主力部队。罗历戎认为等解放军主力发觉后,他早已率部进入保定了。 孙连仲还是不放心,一再嘱咐罗历戎要轻装,官兵都要轻装,营具和不急需的用品包括私人箱笼一律不要带,由他负责空运。 罗历戎走后,孙连仲又让26集团军总司令宋肯堂回保定部署接应。 宋肯堂对驻保定的暂编三十二师师长刘化南说:“孙长官怕罗历戎这位老兄逞英雄误事,命你即刻开向方顺桥,摆出向南进军的态势,并向定县方向搜索,把情况随时报告绥署,倘第三军遭阻击,你师从路西插到敌背后,全力保障他们安全转移。” 孙连仲布置完了以后,又给罗历戎打电话说:“如果不行,部队还是空运吧,更保险些。”罗历戎的目的是离开石家庄,而不是急着参加什么保北大会战。他说:孙长官你就放心吧,我走着过去,慢也慢不了多少。你叫保定准备仪仗大队迎接好了。” 罗历戎并没有看到孙连仲为他准备的仪仗队,几天后,他在清风店战役中全军覆没。收
1947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华北的国军师长以上将领有40多
报君知史
2025-01-19 23:55: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