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2日下午,聂帅去世前一个月,他趁着女儿去上班同时自己还算清醒的时间,开始录制遗言 聂荣臻,字福骈,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今重庆市江津区)人,生于1899年12月29日,逝世于1992年5月14日。 1923年3月,年仅24岁的聂荣臻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翌年,他远赴苏联,接受系统的军事和政治教育。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使他掌握了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更坚定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在苏联期间,聂荣臻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们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日后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聂荣臻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建人之一。他参与组织和指挥了多次关键战役,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战术灵活性。在战场上,聂荣臻不仅注重军事行动的成功,更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士气的提升,这种以人为本的领导风格赢得了部队官兵的深厚信任和爱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在新中国的军事和科技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随后又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这些岗位上,聂荣臻积极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注重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军队的战略调整,为新中国的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批元帅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卓越贡献的肯定,更象征着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崇高地位。他先后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中,聂荣臻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防科技的结合,促进了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在他的领导下,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聂荣臻还担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和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积极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和科技创新,展现了他广泛的社会关怀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 聂荣臻的领导风格严谨务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善于倾听基层的声音,重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确保各项决策科学合理。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扩张,更在质量和科技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聂荣臻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军队的现代化。因此,他大力支持军事科研机构的发展,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攻坚克难,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在军事和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聂荣臻还积极参与国家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他关注老龄化问题,倡导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知识青年和农村发展,体现了他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全局视野和人文关怀。在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聂荣臻总是以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992年4月,聂帅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心力衰竭,虽然医生们在竭尽全力挽救,但聂帅自己心里却很清楚,大限将至。尽管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在精神尚算清醒的时候,他决定抓紧时间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 聂帅选择在女儿聂力上班的时间录制遗言。平日里照顾父亲的重担一直落在聂力肩上,为了不耽误她的工作,聂帅特意挑选了这个时间。录音前,他专门叫来两位多年的老秘书。望着两位老部下,聂帅的神色略显哀伤。他对他们说:"我的头脑还算清楚,想要给大家留几句话,就当是我的临别赠言吧。" 录音机架好后,聂帅深吸一口气,开始缓缓述说。他的声音已经十分嘶哑,但言语间却异常清晰。"我入党70年了,70年来我从未脱离党的岗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聂帅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字字铿锵,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就在聂帅录音的途中,聂力下班回到了家中。当她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肃穆。聂力望着坐在客厅中央的父亲,望着架在一旁的录音机,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她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听着父亲用平生最后的力气,将毕生的心血娓娓道来。 5月12日,聂帅的身体已经差到了极点。他感到自己恐怕连几天都撑不过了。他特意叫来老秘书,再次叮嘱后事从简。作为一个终生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人,聂帅连最后一刻,都在牵挂着党的事业。 两天后的晚上,聂帅悄然离世。他走得很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而他临终前录下的遗言,更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1992年4月12日下午,聂帅去世前一个月,他趁着女儿去上班同时自己还算清醒的时
爱吃凉拌菜
2025-01-20 17:00:55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