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飞回南京,一下飞机,戴笠对他说了一番话,蒋介石听完大怒:“把这个钱大钧,也给我抓起来!” 钱大钧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人称"八大金刚"之一,位高权重。他在蒋身边多年,先是担任侍从室主任,后来又兼任了侍卫长一职,可谓是蒋的贴身护卫,寸步不离。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将蒋介石扣留。当时,钱大钧和蒋介石一起在西安,就住在华清池。他听到枪声,立马披衣持枪冲了出去抵抗。 在激烈的交火中,钱大钧背部中弹,鲜血直流,但他仍然坚持战斗。在那次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蒋介石身边的17名秘书和卫士全部殒命,只有钱大钧侥幸捡回一条命,但也负了重伤。 由于东北军将领都认识钱大钧,知道他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就连忙把他送进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不少东北军高官还去看望慰问他。而蒋介石呢,却被张学良软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西安事变后,在各方斡旋下,蒋介石最终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才获释。张学良亲自护送蒋飞回南京,而钱大钧因伤势还未痊愈,只能留在西安养伤。 蒋介石虽然平安回到南京,但这次遭遇给他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他对身边的亲信都产生了怀疑,觉得谁都可能是张学良的"内应",是不可信任的。而重伤初愈的钱大钧,也未能幸免于难。 西安事变后,戴笠这个军统头子见蒋介石回来了,立马上去汇报工作。他对蒋介石说,在事变发生前,钱大钧曾听从张学良的指示,私自把停在临潼车站蒋介石的专列开走,说是要检修。 戴笠分析说,其实根本就没有检修的必要,这纯粹是张学良使的一个幌子,目的就是切断蒋介石的退路。一旦动手兵谏,蒋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而钱大钧,很可能就是张学良的内应。 听了戴笠的这番话,蒋介石勃然大怒。他原本就对张学良策划兵谏这事耿耿于怀,现在又听说自己身边的心腹钱大钧居然也有嫌疑,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就下令,把钱大钧抓起来。 这边戴笠还在添油加醋,说什么钱大钧在西安期间经常和东北军的将领喝酒吃饭,关系甚密。还说钱大钧负伤住院期间,东北军很多高官都去看望他。言下之意,钱大钧和张学良早就沆瀣一气了。 蒋介石一听这话,更坚定了钱大钧是张学良同伙的想法。要知道,钱大钧此前还当过张学良的参谋长,俩人本就交情不浅。蒋介石早就对此颇有微词,如今正好趁机清算。 于是乎,刚从西安回到南京养伤的钱大钧,还没等伤势痊愈,就被蒋介石下令抓了起来。在被收监期间,蒋介石还派人去审问钱大钧,逼他交代和张学良的关系,质问他是不是张的内应。 蒋介石是出了名的多疑善变,一旦他认定了什么,就很难改变。眼下在他看来,钱大钧和张学良里应外合,意图谋害自己,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谁若再为钱辩解,恐怕也会被蒋介石打入另册。 钱大钧被关押审问,内心委屈又愤怒。他一直忠心耿耿追随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为了保护蒋还负了重伤,现在却反被怀疑,实在是百口莫辩。钱大钧想到了一个证明自己清白的方法。 蒋介石亲自来审问钱大钧的时候,钱二话不说,直接当着蒋的面把上衣脱了。蒋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只见钱的后背上有一个弹孔,触目惊心。 钱大钧指着伤疤说:"委座,您看,这就是我在西安为了救您而挨的枪子儿。我若真是张学良的同伙,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您?我对您的忠心,天地可鉴啊!" 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错怪了钱大钧。戴笠汇报的情况虽然属实,但他刻意隐瞒了钱大钧为自己挡枪的事实,误导了蒋的判断。蒋介石意识到,钱大钧是真心忠于自己的。 于是,蒋介石下令释放了钱大钧。但是,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已经大打折扣了。蒋介石虽然相信钱大钧对自己是忠诚的,但在那次兵谏中,钱大钧的表现的确有些令人生疑。 在蒋介石看来,钱大钧没能提前发现张学良的兵谏图谋,又轻易让张学良的人把自己的专列开走,这已经是重大失职了。更要命的是,事发当天钱大钧居然还和张学良的将领喝得酩酊大醉,要不是被流弹击中,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从这些细节来看,钱大钧虽然没有谋害蒋介石的意思,但他的警惕性和能力的确有所欠缺。在那之后,蒋介石虽然还让钱大钧继续担任一些要职,但再也不会如从前那般信任和依赖他了。 钱大钧后来的仕途,可以说是后继乏力,英雄暮年。他虽然还当过侍从室主任和军事委员会的几个闲职,但在蒋介石心中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人物了。直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钱大钧都没能再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这其实也反映了蒋介石的为人处世之道。他生性多疑,对身边的亲信能够言听计从固然欣赏,但更多的是提防和猜忌。一旦对方露出一点破绽,哪怕是误会,也会被蒋介石放在心上,永难释怀。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飞回南京,一下飞机,戴笠对他说了一番话,蒋介石听完
熹然说历史
2025-01-21 23:2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