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着2个伤员打游击,3人总共才1条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

熹然说历史 2025-01-21 23:23:53

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着2个伤员打游击,3人总共才1条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谋,就把队伍壮大了百倍,4年时间就扩充了800余人! 1941年的皖南,新四军面对着十分严峻的斗争形势。日寇和国民党顽军的围追堵截,让新四军部队死伤惨重,各个部队被打散,许多指战员流落在外,处境危险。 就在这个时候,新四军上级找到了刘奎,告诉他部队即将撤离皖南,但这里的斗争还需要继续坚持。刘奎接受命令,被留在皖南打游击,协助他的还有两位伤员战友李建春和黄诚。 这个任务可不轻松。三个人、一把枪,在敌人环伺的皖南山区,要开展游击战、发展革命力量,简直比登天还难。除了要随时提防敌人的追击,还要想办法照顾两位身负重伤的战友,刘奎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但刘奎没有退缩,革命理想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接受任务后,他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白天,刘奎化装成老百姓的样子,到处散发传单,宣传抗日,联络群众,发展组织;晚上,就带着李建春和黄诚转移藏身之处,不让敌人发现行踪。 就这样,在刘奎的努力下,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伍开始在皖南建立起来。起初,只有寥寥几人,除了刘奎的一支步枪,其他人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但刘奎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发展党的组织,积极联络当地的地下党员,终于得到了一些援助。 有了地下党组织的帮助,刘奎的游击队开始壮大起来。一开始,刘奎利用敌人武装力量薄弱的弱点,伪装成伪军袭击敌人,夺取了一些武器弹药。后来,游击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爱国群众也加入到了队伍中来。 游击队发展壮大了,可敌人也盯上了刘奎他们。一次,刘奎外出跟地下党接头,被日军发现了踪迹。一大队鬼子在后面穷追不舍,刘奎边打边撤,子弹打光了,被逼得跳进水塘里躲避。 鬼子以为刘奎在水里,就朝水面一通乱扫,结果刘奎中了好几枪,伤得不轻。好在他命大,拼着最后一口气,爬到岸边,找到了附近的地下联络点,才捡回一条命。 除了这种正面进攻,敌人还使用各种卑鄙手段。他们派特务混进游击队,想刺杀刘奎。一天晚上,刘奎正在帐篷里休息,一个叛徒突然冲进来,朝他连开数枪。 子弹打在刘奎身上,鲜血直流,可他还是咬牙抓起枪,冲出帐篷。外面的鬼子早就埋伏好了,想抓活的。刘奎不顾伤痛,边打边退,又干掉几个鬼子,退到悬崖边上,眼看就要被抓住,刘奎毅然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 山崖下面长满了树,刘奎被树枝挂住,捡回一条命。等部下赶来时,刘奎已经昏迷过去,浑身都是伤。游击队员把刘奎抬回去,又是好一阵抢救,才把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这些惊心动魄的遭遇,并没有吓倒刘奎。只要一有力气,他就又重新投入游击战斗。队伍在不断发展,可给养却越来越紧张。敌人见游击队得到老百姓支持,就想方设法阻断他们的给养来源。 敌人放出假消息,说是刘奎的部队其实是土匪,一些群众受骗上当,不敢接济游击队。还有人的家被敌人烧毁,一下子陷入了绝境。面对种种困难,刘奎带领大家想办法、找出路,硬是把队伍带过了难关。 一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在皖南大地上展开。有时游击队员饿得头昏眼花,刘奎就带他们挖野菜充饥;弹药不够了,就秘密潜入敌人堡垒,偷偷搬运;敌人穷追不舍,刘奎就带大家在山林间腾挪穿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刘奎的游击部队越打越精,越战越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三个人,到后来的几十人、上百人,刘奎的队伍像一个膨胀的气球,以不可阻挡之势成长起来。 转眼到了1945年,抗战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经过几年浴血奋战,刘奎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八百多人,成为皖南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当年那个只有三个人、一支枪的游击小分队,早已是陈年往事了。 可令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刘奎硬是把队伍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800多号人。队伍不仅壮大了,而且战斗力也大大提高。刘奎亲自带兵冲锋陷阵,跟战士们同吃同住,和大伙建立了深厚感情。 就连日本人也不得不佩服刘奎的勇气和胆识。一个鬼子军官曾经说过,在皖南的游击队里,就属刘奎那支最难对付。不仅战斗力强,而且跟群众的关系好,简直就像一条泥鳅,抓都抓不住。 可以说,没有刘奎的坚韧不拔,就没有皖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刘奎用他的智慧和血汗,点燃了皖南大地的燎原之火。他的事迹,永远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奎率领的游击队,也跟着主力部队一起,参加了解放战争。在随后的几年里,刘奎继续为革命理想浴血奋战。 新中国成立后,刘奎被任命为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直到1980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0 阅读:4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