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沦陷,一个工兵营长为活命,跑到寺庙当和尚,谁知却引起日军的怀疑。

熹然说历史 2025-01-21 23:23:53

1937年,南京沦陷,一个工兵营长为活命,跑到寺庙当和尚,谁知却引起日军的怀疑。关键时刻,营长结结巴巴,竟念起了《心经》! 钮先铭出生在一个富庶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曾是清朝的官员,家里很注重子女的教育。钮先铭年轻时就有机会去日本和法国留学深造,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知识。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钮先铭立刻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于国军,要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去抗击日本侵略者。那时候,像钮先铭这样有留学背景的人才,在国军中很吃香,他很快就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营的营长,官拜中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钮先铭率领部队转战南北,先是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中,钮先铭指挥若定,沉着冷静,带领部下浴血奋战。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国军抗击日军的一次重要战役,虽然最后国军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迫撤离上海,但这次会战打出了国威,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钮先铭也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 淞沪会战后,钮先铭又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国军节节败退。南京沦陷前夕,国军部队仓促撤离,秩序大乱,钮先铭不幸在撤退途中与部队失散,日军追兵步步紧逼,形势万分危急。 钮先铭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他看到路边有一座寺庙,叫南京鸡鸣寺。他灵机一动,马上跑到寺里,求方丈收留他为僧。鸡鸣寺的方丈见钮先铭可怜,又是个有学问的人,就收留了他,给他起了个法号叫"二觉",为他剃了度。钮先铭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光头和尚。 本来钮先铭想躲在鸡鸣寺,等风头过了再想办法回到部队。谁知日军占领南京后,不断派兵来寺里搜查,专门盘问那些可疑的和尚。鸡鸣寺作为南京有名的古寺,日军来这里"参观"的特别多。钮先铭每次遇到日军盘查,都提心吊胆,生怕被认出来。 有一次日军来寺里搜查,看到钮先铭年纪轻轻就当和尚,觉得很可疑。他们把钮先铭叫到一边,要检查他的手掌和头顶。因为当兵的手上会有厚厚的老茧,头上会有戴军帽压出的印子。钮先铭吓出一身冷汗,还好他当营长不用直接拿枪,手上没老茧。他在警校戴的是软帽,头上也没有明显的印记。 日军盘问钮先铭从哪里来,为什么当和尚。钮先铭胆战心惊,他生怕被认出来,又担心自己的日语说得不地道,一着急就结结巴巴的,越说越混乱。最后,日军没办法,想来个釜底抽薪,直接让钮先铭念经,念不出来就揭穿他的身份。 钮先铭一听要念经,头都大了,哪有临时抱佛脚的道理。但他突然想起自己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小时候自己经常跟着母亲念《心经》,现在还能依稀记得一些。钮先铭赶紧闭上眼,双手合十,夹杂着一些"阿弥陀佛",背起了《心经》。 念完后,钮先铭的脑门上全是汗。日本兵半信半疑,但看钮先铭毕竟还念出了些经文,又看他一脸菩萨相,和蔼可亲的样子,再加上其他和尚也帮他说话,这才没再为难他。就这样,钮先铭在鸡鸣寺躲过了日军的搜捕,成为"二觉大师"。 钮先铭就在鸡鸣寺当了八个月的和尚。日子久了,他觉得自己该想办法回到抗日前线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专门给来寺里参观的日本军官写书法、画画,送石头印章,讨好他们。渐渐地,日本人对这位"二觉大师"刮目相看,觉得他很有文化,送给他一些米面粮油接济寺里。 1938年6月的一天,钮先铭求见一个日本军官,说想回老家探亲,请军官给开个通行证。那军官一听是"二觉大师"要回乡,二话没说就给他批了。钮先铭终于逃出南京,回到了抗日战场。部队的战友们见他还活着,都惊呆了,原来大家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钮先铭刚一走,家里就收到了他的阵亡通知书。他的妻子悲痛欲绝,眼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活不下去了,就改嫁了本村一个姓李的男人。等钮先铭回到家,妻子早就是别人的媳妇了。这事让钮先铭伤心不已,但他没有怪妻子,只怪战争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抗战胜利后,钮先铭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慨,回南京鸡鸣寺看望那些帮助过他的僧人。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鸡鸣寺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当年的方丈和很多僧人都被日军杀害了。看着满目疮痍的寺庙,钮先铭百感交集,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余生来告慰那些死去的僧人。 后来,钮先铭写下了回忆录《佛门避难记》,讲述了他在鸡鸣寺躲避日军的这段传奇经历。他的故事也被作家张恨水写成了长篇小说《大江东去》,感动了无数读者。钮先铭后来官至中将,解放战争时期去了台湾,1996年客死异国他乡,享年84岁。

0 阅读:8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