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周恩来总理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早餐菜谱与蒋介石有关,餐桌上很少出现山珍海味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06

揭秘:周恩来总理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早餐菜谱与蒋介石有关,餐桌上很少出现山珍海味,但对大闸蟹情有独钟 周恩来总理是我们敬爱的领袖,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鞠躬尽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周总理的饮食习惯其实非常简单,这与他的革命经历息息相关。 早在革命年代,周总理就养成了节俭的饮食习惯。那时物资匮乏,吃顿饱饭都难,更别提讲究菜色了。周总理和战友们常常以粗粮充饥,小米饭、高粱饭就是家常便饭。 正是在艰苦朴素的革命生涯中,周总理养成了一生都难以改变的用餐习惯。即使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他也总是坚持吃些杂粮,好像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革命理想,不要忘记人民群众。 不过,周总理的早餐搭配其实还另有渊源。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的早餐经常是豆浆、麦片和黄油面包,有时还会搭配煎蛋或火腿肠。这一组合还要追溯到他在黄埔军校任职的时光。 当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而蒋介石是校长。二人因工作关系经常见面,一起用餐的机会也不少。当时黄埔军校的早餐标准就是豆浆、麦片和面包,久而久之,周总理也养成了这个习惯。 所以后来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早餐总吃这几样,是不是要换换花样时,周总理笑着说,这是跟校长学的,已经吃惯了。这个"校长",指的就是蒋介石。 当然,周总理和蒋介石后来分道扬镳,成了革命对手。但这个早餐搭配却成了周总理一生的习惯,也算是个历史小故事了。 可以说,不管是吃杂粮的习惯,还是早餐的搭配,都深深打上了革命岁月的烙印。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造就了后来周总理简朴而不失讲究的饮食风格,也成为他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之一。 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也很注重一日三餐,他的用餐习惯朴素而有讲究。早餐虽然沿袭了在黄埔军校的旧习,却也体现了周总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周总理的一天通常从清晨五六点开始。当助手端来豆浆、麦片和面包时,周总理已经在办公了。尽管助手会变着花样给总理准备一些别的菜式,但周总理总是吃得很简单。 午餐则是周总理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但也绝对谈不上奢华。通常是杂粮饭配上两个小菜一个汤,有时会有一些家常的炒菜。周总理特别喜欢吃杂粮饭,觉得吃杂粮才不会忘记人民群众。 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经常需要宴请外宾,或是参加一些重要的宴会。但即便在这种场合,周总理也会尽量让菜式简朴一些。他会事先审阅菜单,砍掉一些太过昂贵的菜肴。 周总理对待自己很严格,但对别人却十分关怀。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他会叮嘱厨师们做一些大家爱吃的菜,犒劳大家的辛苦工作。除夕夜,他还会把厨师和服务员们都请到一起,吃顿团圆饭。 晚餐通常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周总理才会匆匆吃上几口。有时是清淡的面条,有时是简单的馄饨包子。但即使再忙,周总理也会吃完这顿饭才休息。 总理吃包子有个小秘诀,就是在肉馅里加一些南荠或冬笋,这样口感更脆爽,也更利于消化。据说这也是从黄埔军校时养成的习惯。 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周恩来总理的一日三餐可以说是非常简朴了。但正是这一顿顿简单的饭菜,支撑起了周总理为国为民的一生。从他的饮食习惯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周总理虽然饮食习惯简朴,但也有自己的小爱好。比如他特别喜欢吃红烧肉,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每到春季,周总理就会吩咐厨师给他做红烧肉,肉要肥瘦相间,还要配上新鲜的春笋或萝卜。 这道菜不仅味道好,还寄托了周总理对故乡淮安的思念之情。淮安是周总理的家乡,那里盛产鲜嫩的春笋和甜脆的萝卜。周总理小时候就爱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如今虽然远在北京,但每逢春天吃到这道菜,总能勾起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不过,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平时很少有机会享受山珍海味。他总是强调,要艰苦朴素,不能脱离群众。即使在宴请外宾的时候,他也会尽量让菜式简单一些,决不铺张浪费。 但周总理也并非对美食完全无感。据他的夫人邓颖超回忆,周总理是很爱吃大闸蟹的。有一年中秋节,宋庆龄专门从上海给周总理送来几只肥美的大闸蟹,把周总理高兴坏了。 邓大姐笑着说,平时她可管着周总理的饮食呢,生怕他吃坏了身体。但到了秋天,只要有大闸蟹,她也由着周总理多吃几只,就当是犒劳他一年的辛苦。夫妻俩在这件小事上还挺有默契。 周总理对大闸蟹的喜爱,在他招待尼克松总统的国宴上也有所体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亲自设计了欢迎宴会的菜单。其中就有一道清蒸大闸蟹,配上用高汤炖煮的蟹粉狮子头。 据说,尼克松对这道菜赞不绝口,连连称赞中国的厨艺。周总理笑着说,这是他家乡的特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道菜,拉近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距离,也让尼克松感受到了周总理的诚意和热情好客。

0 阅读:51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