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陈永贵病重,纪登奎,华国锋前来探望,女部长郝建秀突然喊了陈永贵一声大哥,随后大哭起来 陈永贵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早逝,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少年时期的陈永贵,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弟妹,凭着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步成长为村支部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移石、修梯田,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农业生产的奇迹。大寨的先进事迹很快传遍全国,成为全国农业战线学习的榜样。1964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陈永贵,称赞他是大寨人民的好领导、好儿子。这次会面,成为陈永贵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此后,陈永贵从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1975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农业工作。十年间,陈永贵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就是这样一位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好干部,在60多岁时却被查出患上了晚期肺癌。然而,陈永贵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住院期间仍牵挂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农民们的事操心。 1985年7月,陈永贵被确诊为晚期肺癌。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牵挂这位老战友的病情。8月,已经卧病在床的陈永贵被送往北京治疗,住进了北京医院。 得知陈永贵病重的消息后,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华国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他走到病床前,关切地询问陈永贵的病情,叮嘱医务人员要全力以赴地治疗,并安慰陈永贵要保重身体,争取早日康复。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国务院秘书长汪东兴等一批老领导、老战友也先后来到病房,看望这位曾经并肩战斗的好同志。大家围坐在病床前,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畅谈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陈永贵虽然身躯虚弱,但谈起国家的事业,眼睛里还是射出亮光。 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在9月的一天。一位名叫郝建秀的女部长来到病房探视陈永贵。她和陈永贵曾在一个部门共事多年,对这位朴实又正直的领导怀有深深的敬重之情。当郝建秀走近病床,看到昔日魁梧健硕的陈永贵已是骨瘦如柴、憔悴不堪时,一下子泪如泉涌。她紧紧握住陈永贵的手,哽咽着喊出一声"大哥",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泣不成声。 郝建秀的举动,表达了许多人的心声。陈永贵虽然官至副总理,但骨子里始终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农民。他对人真诚,从不摆架子,对同事、对老百姓总是以一颗赤子之心相待。大家愿意亲切地称他为"永贵大哥"。如今,这位敬爱的大哥躺在病床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怎能不令人悲恸万分? 然而,陈永贵对自己的病情却显得十分坦然。他常常安慰身边的亲友,让大家不要为他担心。他还对医生说:"你们尽力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那种达观豁达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同志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2岁。噩耗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悲恸。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党和国家机关都发来唁电,对陈永贵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在陈永贵生前,他曾多次提到要落叶归根,死后把骨灰撒回家乡的大寨。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带回山西昔阳。陈永贵魂归故里的消息一传出,四面八方的群众便自发地赶来送别他们敬爱的领路人。 灵车缓缓驶进大寨村时,数万名群众夹道肃立,泪水悄然淌下。许多人都抢着去摸陈永贵的骨灰盒,似乎这样就能感受到他的在天之灵。现场一度哭声震天,场面极其悲壮。 按照陈永贵生前的嘱托,他的骨灰撒在了大寨土地上。最后一捧骨灰,被安葬在他亲手选定的虎头山上,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大寨村。大寨人还在山顶立起一块碑,碑文是"功盖虎头,绩铺大地"。这是大寨人对他最崇高的评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永贵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书写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传奇。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农民本色,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农民的儿子。临终前,他回忆起与毛主席并肩战斗的岁月,充满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为咱老百姓谋幸福。这一生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啊!"
1985年陈永贵病重,纪登奎,华国锋前来探望,女部长郝建秀突然喊了陈永贵一声大哥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09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