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起义2个旅长不愿当红军,拿300元走人,后来他们结局怎样 1931年,日本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10

宁都起义2个旅长不愿当红军,拿300元走人,后来他们结局怎样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了中国东北大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面对民族危机,广大民众奔走呼号,要求抗日救国。而南京国民政府却采取了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这激起了全国上下的强烈不满。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这么一支部队,他们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这支军队原本驻扎在山东,本应与日寇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但蒋介石却命令他们南下,去进攻江西的红军根据地。 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第26路军中深入开展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官兵们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下,第26路军里酝酿起了起义的念头。 终于,在1931年12月14日这一天,第26路军的17000多名官兵,带着2万多件武器,集结在江西宁都县,举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起义。他们高喊着口号,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了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道路。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这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胜利,它彻底撕下了国民党的伪装,揭露了蒋介石不抵抗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极大地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年惊心动魄的起义经过。 宁都起义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的。共产党在第26路军中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地下党员,他们在部队里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得了联系,商讨起义的具体方案。 起义的时间选在1931年12月14日晚上8点。这天夜里,赵博生同志在宁都县城的总指挥部里设下鸿门宴,宴请各团团长。酒过三巡,赵博生突然拔出手枪,厉声喝道:"朋友们,我们今天聚在一起,不是为了吃喝,而是为了干一番大事!"话音未落,埋伏在暗处的起义部队一拥而上,迅速缴械,将反对起义的军官控制起来。 与此同时,早有准备的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各处要害,切断了电话线,控制了兵工厂和城池大炮。总参谋长李云、师长周云梯等一批顽固分子仓皇逃窜,大部分官兵都欢欣鼓舞地响应了起义。到天亮时,宁都县城已经完全落入起义军手中,宁都起义取得了胜利。 起义部队开赴中央苏区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原国民党将领季振同、赵博生等担任主要领导。红五军团成为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革命武装,成为红军的中坚力量。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五军团浴血奋战,发挥了非凡的战斗力。赤水河战役期间,他们负责断后任务,接连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英勇杀敌,掩护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赤水河。强渡大渡河时,红三十四师又率先渡过河流,配合红三军团攻下了安顺城,为红军创造了渡河的有利条件。在两河口会师时,朱德总司令亲切地说:"没有红五军团同志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红军今天的胜利!" 红五军团还积极参加了遵义会议。会议期间,红五军团领导人李达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红五军团转战川康,屡建奇功,最终胜利会师陕北,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宁都起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此前多次起义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党对国民党军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成果。它极大地壮大了红军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根基,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五军团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谱写了悲壮而辉煌的革命史诗。 在宁都起义的过程中,大多数指战员都坚定地选择了革命,投身到红军的洪流中去。但也有极少数人,在大义和私利面前犹豫徘徊,裹足不前。比如第80旅旅长冯安邦和第81旅旅长王恩布,就没有参加起义,而是各自拿了300块大洋,选择了离开。 冯安邦是山东人,早年追随冯玉祥当兵,当过骑兵排长。后来跟随冯玉祥南下,在中原大战中战败,被蒋介石收编,升任第80旅旅长。宁都起义爆发后,冯安邦没有跟部队一起起义,而是带着几个亲信,拿了300块安家费,投奔了他的老领导孙连仲。 就这样,冯安邦重新回到了国民党军队,继续在反动统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率部北上,参加了抗日战争。在战场上,冯安邦也算是尽忠职守,浴血奋战。可惜的是,他终究没能看到抗战的胜利。1941年,冯安邦在山西阵亡,年仅56岁。蒋介石给他追封了陆军上将衔。 王恩布的经历和冯安邦很相似,也是从冯玉祥部下做起,官至第81旅旅长。宁都起义的时候,王恩布的态度非常顽固,严词拒绝参加起义。有人劝他,他还恼羞成怒,最后只得给了他300块饷银打发走了。 离开部队后,王恩布没有再回国民党军队,而是躲在家里养老。他原以为远离是非,就可以相安无事。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到了1954年,解放后的人民政府逮捕了他。罪名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他在监狱里没熬过一年,就病死了。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