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浩田将军视察滨州时,突然提起了流坡坞:我在那儿认了个干娘 迟浩田将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929年出生在山东招远的一个农村,从小家境贫寒。15岁那年,迟浩田就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开始了戎马生涯。 解放战争时期,迟浩田转战山东,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等著名战役。在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勇猛善战,屡立战功,也多次负伤。就是在南麻战役中,迟浩田身负重伤,在生死关头被转移到了滨州的博兴县养伤。 时光飞逝,迟浩田后来成为了德高望重的老将军。2008年的一天,已是耄耋之年的迟浩田再次来到滨州视察工作。谁知道,一踏上这片土地,昔日的记忆就像泉水般涌上心头。 他忽然提起了六十多年前在滨州博兴的一段经历。那时候,他在博兴的流坡坞村养伤,一位慈祥的老大娘悉心照料他,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临行前,感恩的迟浩田跪拜老大娘为干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此番重游,迟浩田专程来到当年的养伤地,寻找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看着满目苍夷的变化,老将军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动情地说:"滨州这片热土,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那段在博兴养伤的日子,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迟浩田在博兴养伤,是在流坡坞村一位老大娘家里。这位老人就是王大娘。当时,王大娘的儿子参军多年,一直没有音讯,她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到了伤病员身上。 迟浩田到王大娘家时,身上还带着伤。王大娘见状,心疼得不得了,恨不得把自己的血肉割下来,帮他疗伤。就这样,王大娘把迟浩田当成了亲儿子,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那时候条件很艰苦,物资匮乏。但王大娘舍不得吃的鸡蛋,全给了迟浩田补身子。家里仅有的一只鸡,也被做成了鸡汤端到迟浩田面前。 王大娘一针一线,给迟浩田缝制新衣服,装满了满满的母爱。可迟浩田却执意要付钱,因为部队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这让王大娘气得直跺脚。在她眼里,迟浩田就是自己的儿子,哪有儿子付娘的钱的道理。两人你来我往,谁也不肯退让。最后,迟浩田坚持按照革命纪律付了钱,王大娘"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候。迟浩田跪在王大娘面前,恳切地说:"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的亲娘。"说完就磕了三个响头。老泪纵横的王大娘连忙把他扶起:"傻孩子,大娘早就认你这个儿子了。" 一个是把革命战士当成了自己的骨肉,一个是把普通老百姓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这对假儿婿干母亲,就这样结下了比亲情还要深厚的革命情意。 迟浩田和王大娘的故事,只是那个火热年代千千万万个感人故事的缩影。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像王大娘这样的普通百姓,为前线将士们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 仅1947年7月,博兴县就组织了1000多名民工,300多副担架,去前线支援作战。他们不畏艰险,冒着枪林弹雨抬着担架转移伤员。没有他们的救助,就没有迟浩田将军后来的辉煌人生。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最可爱的人"。普通百姓拿出仅有的一点儿粮食,送去部队做口粮;妇女们熬夜缝制军装,送去前线御寒。支援前线打败敌人,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王大娘的无私奉献,才托起了革命的胜利。她们用朴素的善良和真挚的情感,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革命理想信念。 时过境迁,王大娘等老一辈人大多都已离世。但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那个年代军民同心、血肉相融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迟浩田将军视察滨州时,突然提起了流坡坞:我在那儿认了个干娘 迟浩田将军是我们耳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12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