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马烽来八宝山参加陈永贵告别仪式:现场很冷清,只有华国锋来送别 陈永贵和华国锋,这两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有着相似的背景。他们都出生在山西,都是贫苦农民的儿子,从小就过着苦日子。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都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陈永贵是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发展农业生产,创造出"大寨精神";华国锋是湖南农村的领导干部,致力于农村合作化运动,支持农民翻身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和华国锋先后进入中央领导层,分管农业工作。然而,在人民公社存废问题上,两人产生了分歧。陈永贵坚决拥护人民公社制度,认为这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的必由之路;华国锋则主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尽管二人在这个问题上各执一词,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农业更好发展,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在其他方面,他们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85年,已经辞去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得知昔日战友陈永贵身患重病,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昔日并肩战斗的情谊,跨越了时空,也跨越了理念分歧。病榻前,两位老人回忆起革命峥嵘岁月,畅聊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变革。尽管当时的陈永贵已是风烛残年,但革命理想的火炬在他心中依然熊熊燃烧。 1985年,陈永贵感到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直到大半年后,在儿子的陪同下,陈永贵来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这位曾经的开国元勋,被确诊患上了晚期肺癌。 尽管病魔缠身,陈永贵依然保持着乐观坚强的精神。他没有将病情告诉家人,只是微笑着安慰大家说自己只是感冒了,不要担心。 即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陈永贵也坚持工作,他总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1986年春节前夕,医院特许陈永贵回家过年。尽管医生再三叮嘱要好好休养,但陈永贵却说:"今年春节我要和家人一起过,大家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除夕之夜,陈永贵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欢声笑语在房间里回荡,幸福和温馨弥漫在每个人的脸上。谁能想到,这竟是陈永贵人生的最后一个除夕。 年后,陈永贵的病情迅速恶化,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把儿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为我担心,人生自古谁无死,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要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永贵交代后事。他说:"我一辈子深受贫下中农的疾苦,深知他们的不易。我这一生,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你们要继承我的遗志,要立志为人民服务,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陈永贵还特意嘱咐家人,丧事从简办理,不要搞隆重的告别仪式。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不需要那些铺张浪费。等我百年之后,把我的骨灰撒回家乡的土地上,让我永远与父老乡亲在一起。"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同志与世长辞,享年72岁。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心血都洒在了他最热爱的土地上,洒在了亿万农民的心坎上。 1986年3月,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陈永贵同志因病逝世。当时,一位名叫马烽的作家正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 他得知陈永贵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马烽曾经采访过陈永贵,对这位农业战线的领军人物印象深刻。他立即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陈永贵的告别仪式。 然而,当马烽来到八宝山时,却发现现场出奇地冷清。原本他以为,像陈永贵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告别仪式应该盛大隆重,各地的干部群众会蜂拥而至,前来悼念和送别。 但眼前的情景,却与他想象的大相径庭。八宝山只有寥寥几个人,连个像样的悼念队伍都没有。马烽心里纳闷:难道大家都忘记了陈永贵同志的丰功伟绩吗? 正当马烽感到疑惑和失落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中。那个人,正是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华国锋同志。只见华国锋神情肃穆,手捧花圈,缓缓走到陈永贵的遗体前。 他默默地伫立良久,眼睛里噙着泪花。然后,华国锋向陈永贵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和惋惜。在场的人都被华国锋的举动所感动,他们知道,这是革命战友间最后的告别。 华国锋和陈永贵的友谊,源远流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入中央领导层的干部,他们共同战斗,肝胆相照。虽然后来在一些问题上有过分歧,但彼此间的情谊和信任从未改变。 华国锋的到来,无疑是对陈永贵同志最好的告慰。他用行动证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恩情义重如山,是刻在骨子里、印在心田上的。 告别仪式结束后,陈永贵的骨灰被送回了家乡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当地的父老乡亲早已等候多时,万众瞩目中,陈永贵"回家"了。
1986年,马烽来八宝山参加陈永贵告别仪式:现场很冷清,只有华国锋来送别 陈永
熹然说历史
2025-01-22 23:38:15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