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5日,国民党军中将张权和地下党王亚文,来到青年军209师师长方懋锴

蜀山史道 2025-01-23 21:57:59

1949年5月5日,国民党军中将张权和地下党王亚文,来到青年军209师师长方懋锴家中劝说他率部起义,活捉蒋介石父子。方懋锴表示:我是蒋经国一手提拔的。小蒋和老蒋不同,他还是想干事情的,何况他对我还有知遇之恩,要我举起枪打他,我办不到。 不过,方懋锴虽然拒绝起义,但又表示在解放军进攻上海时,他会率部举起白旗,放解放军过他的防区。方懋锴的表态非常重要,至少保证了他虽然不参与但是也不会告密。 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已经逼近上海外围,上海地下党为了策应解放军,决定在解放军攻城时发起起义,由于当时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上海督战,所以地下党希望在起义时能活捉蒋氏父子。 上海起义的主要策划者是国民党中将张权,他不满国民党的腐败,在解放战争后期,以国民党军中将视察员、军需补给检查团团长的身份为掩护,积极搜集作战情报,并秘密传递给地下党。 1949年初,张权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布防情况绘图送交对岸的解放军,为解放军实施渡江战役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解放军渡江后,张权在上海积极奔走,联络旧部,筹划起义。 眼看条件渐趋成熟,5月11日,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沙文汉主持召开秘密会议,传达了上海地下党的决定:任命张权为起义军的总指挥,曾担任张权秘书的地下党王亚文为政委。起义小组经过商定后,拟定了起义的具体方案。 在会上,沙文汉说:“我解放大军已兵临城下,上海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据情报,蒋介石已于5月7日乘江静轮悄悄离开复兴岛,叫蒋经国留在上海督战。但蒋介石本人随时可能回来。 我们要迅速组织起义。” 5月13日上午,张权的侄女婿秦然轩应约来到张权家中。 张权叫他立即到复旦大学跑一趟,把参与起义的国民党少将李锡佑写给132师情报科长张贤的一封亲笔绝密信件,务必亲手交给张贤本人。 秦然轩知道事关起义机密,便穿上军官服, 佩戴少校军衔,一路顺利来到132师师部,把密信交给了张贤。 张贤看完信以后,显得很热情,询问怎样和李锡佑联系。秦然轩告之翌日上午由自己驱车来接张贤。两人就这样约定了。张贤和李锡佑是同乡,又是军校同学。张贤早年一度穷愁潦倒,生活无着,全靠老乡李锡佑接济。 李锡佑任第14绥靖区少将处长时,将正在失业的张贤安排在自己手下当中校参谋。李锡佑调任暂编第1纵队司令,又把张贤调来当中校科长。对于李锡佑的多次提携,张贤感恩戴德,五体投地,开口“大哥”,闭口“司令”,唯唯诺诺,无以复加。 考虑到张贤对自己忠贞不贰, 132师驻扎地区位置重要,于是张权、李锡佑决定将起义、捉蒋的极机密情报和盘托给了张贤,要他串连师里的老同仁,把部队争取过来。 5月14日,距预定起义、捉蒋时间已不到两天。张权急匆匆地赶往复兴岛周围,作了进一步的侦察。接着,将年事已高的老母亲转移到安全可靠的地方,又联系好将夫人胡雪影送到亲戚家隐蔽。 15日上午,张权和王亚文在外滩公园秘密碰头,对翌日的起义和捉蒋行动作了最后的筹划。下午,张权不放心吴淞口这个咽喉要地,又特地赶到吴淞炮兵司令邵百昌家中,对邵百昌作最后一次争取。张权曾对王亚文说:“我和邵百昌朋友久了,关键时刻不拉他走光明之路,对不起朋友。” 下午4时许, 张权想回家看看夫人胡雪影转移了没有。他刚刚走到弄堂口,早已守候在那里的国民党特务一拥而上,将张权牢牢地抓住,关进吉普车,直送上海警察局。如此秘密的行动,怎么会被敌人侦悉了呢? 原来,事情就出在这个看似可靠的张贤身上。他一方面向李锡佑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参加起义,回到师部后却立即向师长告了密。师长大吃一惊,迅速报告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汤恩伯让张贤带路,抓捕了李锡佑。这是15日上午的事。下午,张权又被抓捕。这时距起义、捉蒋行动只有半天了。 张权被捕后,特务多次对他进行审讯,要他供出上海地下党的情况和准备参加起义的国民党官兵的名单,甚至叫张贤、李锡佑当面对质。 但张权大义凛然地说:“好汉做事好汉当!这一切都由我负责。上海起义的总领导就是我!真理是属于人民的。我受人民的委托,反对老蒋,你们要杀就杀我好了,不要牵连无辜的人。” 由于张权被捕,由数万名国民党官兵准备参加的起义、捉蒋计划不得不被迫停止执行。但由于他的守口如瓶,保护了地下党成员和大批国民党爱国官兵。 上海地下党从多方面设法对张权等人进行营救, 但未能成功。5月21日下午,张权、李锡佑等人在上海大新公司门口英勇就义。 就在前一天,蒋介石坐军舰逃出黄浦江,前往马公岛,从此永别了他的发迹之地。5月23日,解放军攻入上海市区,汤恩伯仓皇部署撤逃,27日上午,上海完全解放。 上海解放后,经陈毅批准,人民政府追认张权为革命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出卖起义的张贤虽然受到国民党的厚奖,被破格提拔为少将,但他却惶惶不可终日。解放后,张贤隐姓埋名,东躲西藏,还是没有逃过惩罚,于1957年被判处死刑。

0 阅读:25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