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的第二位妻子叫雷明珍,在许世友被关押的时候,和他提出离婚,这让许世友非常伤心,也非常生气,当即同意离婚。后来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许世友复出,雷明珍想和他和好,朱老总亲自出面撮合,许世友却踹门而出,坚决不同意。建国后。许世友成了大司令,而雷明珍的几个孩子没有工作,就给许世友写了一封信。 许世友的出生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去世,母亲独自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尽管家境贫困,母亲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他未来的希望,竭尽全力供他上学。可惜,一个女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世友最终还是未能完成学业,只得回家务农。
然而,许世友的母亲并没有就此放弃,她想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送他去少林寺学习武术。少林寺以其深厚的武学底蕴和严格的训练著称,那里不仅能让许世友学到谋生的技能,还能增强他的体质,改变生活的命运。许世友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刻苦努力地在少林寺修习武艺,并且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练就了出色的本领。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体能,也为他后来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许世友因一件意外事件卷入了冲突——他在村里为正义出手,打死了当地的土豪。由于害怕仇恨和报复,他不得不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为了生计,他加入了吴佩孚的部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军队的身份给了他更多的底气,也让他重新站了起来。他的处境逐渐改善,不仅自己能够过上稍微安稳的生活,还能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算是暂时走出了早年的困境。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世友的母亲开始为他着急起了婚事。按照当时的习惯,婚姻大多是父母包办的,许世友的第一段婚姻便是如此。然而,包办婚姻并未带来真正的感情,随着许世友出征,他与妻子的关系也逐渐疏远,最终两人失去了联系。
在革命的浪潮中,许世友遇到了第二任妻子雷明珍。雷明珍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者,年轻、活泼且乐观。她在红军的禁烟局工作,正值青春年华,因其革命理想和坚强性格,很快吸引了许世友的注意。两人在共同的理想下,走到了一起,在革命的动荡岁月中相互扶持。经过同事们的撮合,他们成婚,过上了充满爱与奋斗的夫妻生活。
雷明珍和许世友的婚姻,既是爱情的结晶,也是革命信仰的结合。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世友不仅在战场上驰骋,也在家庭中承担着责任,和雷明珍共同度过了许多风雨。两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革命时期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革命者之间彼此支持、共同奋战的精神。 然而,命运的际遇犹如一盘棋局,风云突变。西路军遭遇重创,有人错误地将失利归咎于以许世友为首的原红四方面军将领。许世友受到株连,被划为"坏分子",关押审查。在高压之下,雷明珍迫于无奈,写信给许世友提出了离婚。许世友万念俱灰,他感到委屈、愤怒,也感到无比悲凉。在那封离婚信上,他咬牙切齿地签下了"同意"二字。从此,许世友和雷明珍再无瓜葛。 幸运的是,经过毛主席的过问,许世友以及其他幸遭株连的将领们最终平反昭雪。 雷明珍在许世友平反之后悔不当初,曾多次托人说情,希望与许世友复合。然而,许世友却再也无法接受,坚决拒绝了和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政治形势再度风云变幻。这一次,雷明珍及其再婚后的丈夫,又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
雷明珍与许世友离婚后,离开了延安,在吕梁根据地的一家工厂工作。在那里,她与工厂的厂长结识,两人最终组建了新的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在这场60年代末的政治风暴中,雷明珍的丈夫不幸被划为"走资派",遭到冲击和批斗。雷明珍作为他的妻子,也无可避免地受到牵连。一时间,这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那个时代,参军入伍几乎是最体面、最有前途的职业选择。然而,在父亲被打倒的情况下,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参军。眼看孩子们的前途就要被父母的"问题"所掩盖,雷明珍心急如焚。 万般无奈之下,雷明珍想到了许久未联系的许世友。如今的许世友,已是南京军区的大司令。雷明珍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提笔给许世友写了一封求助信。在这封信中,她坦陈了自己家庭的不幸遭遇,恳请许世友能够网开一面,帮助她的几个孩子参军入伍,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许世友虽然对雷明珍当年的绝情离去耿耿于怀,但在收到这封信后,想到雷明珍的不幸遭遇,想到她的孩子们尚未成年就要背负家庭的罪名,许世友心中泛起一阵酸楚和不忍。
于是,这位军中的"铁面将军",为了帮助前妻渡过难关,特意交代手下破例批准雷明珍孩子的参军申请。这几个孩子,就这样凭借着许世友的"开绿灯",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有机会在部队里凭借自己的本事干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