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一天,穿着简朴的西安市长张铁民在坐公交车时,遇到了一个态度蛮横的售票员,他批评了对方几句,结果反而被呛“多管闲事”,张铁民直接说道:“你被开除了…”
张铁民,这位山西吉县走出来的老革命,从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地方到中央,几十年间历经风雨,担任过各种职务,县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干部处处长、经委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矿务局党委书记、经委主任,最后来到西安,担任市委书记和市长。
这段丰富的履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疾苦,他深知,当官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服务人民。
在西安,他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落到了实处,他常说,“人民的事,无大小”,市民的柴米油盐,就是他心头的大事,那时西安吃菜难,他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往菜地里跑,了解情况,想方设法增加蔬菜供应,他还亲自到柜台当服务员,体验市民的日常,了解他们的需求。
1982年,西安面粉、火柴告急,他立马组织协调,从外地调运物资,亲自带队监督落实,确保市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市民买豆腐要排长队,他也跟着一起排,看到有人插队,他立马拉下脸批评主管领导,维护公平秩序。
有市民新买的锅还没用就漏了,商家不给退换,他亲自出马,帮市民换了新锅,西安市民住房紧张,他带头退出儿子占用的住房,让儿子去农村租房住,自己以身作则,为市民解决住房难题,甚至连女儿考大学超龄没被录取,他也坚决不找关系“通融”,女儿最后当了工人。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了他一心为民的真情实意,在张铁民看来,这些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他为民服务的滚滚洪流,也赢得了西安市民的真心爱戴。
1981年,张铁民走马上任西安市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卫生状况堪忧、蔬菜供应短缺、公共交通拥堵不堪的西安,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张铁民没有退缩,他深知,要改变西安的面貌,必须从一件件小事抓起。
他首先从整治城市卫生入手,他要求所有单位、所有人,都要从“自扫门前雪”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同时,他还鼓励市民给他写信,反映身边的问题,无论大小,他都亲自过目,并尽力解决。
一封来自红星小学学生的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信中,小学生稚嫩的笔迹描述了上学路上的一段积水路段,成年人尚可通行,小学生却只能淌水而过,家长们不得不每天背着或抱着孩子上学。
张铁民读完信后,立即叫来秘书,按照信中地址亲自前往查看,情况属实后,他立刻安排相关人员修补了这段路,孩子们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上学了,这件事虽然小,却体现了他对市民的关切,也体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
就在这一年夏天,发生了一件让西安市民津津乐道的事情,张铁民和一位年轻人一起乘坐公交车,车上拥挤不堪,一位售票员对一位农民打扮的乘客出言不逊,态度蛮横。
张铁民看不过去,出言劝阻,没想到售票员变本加厉,连他也一起骂,张铁民当即决定,开除这名售票员!他带着那位年轻人下了车,直奔公交公司办公室,很快,这名售票员就被撤职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人们这才知道,那位在公交车上仗义执言的老人,就是新上任的市长张铁民,大家纷纷称赞他为“铁市长”,这个称号也由此而来。
“铁市长”的“铁”,不仅体现在他为民服务的决心上,也体现在他铁面无私、执法必严的作风上,有一次,张铁民上街巡查,走到省委大院门口,发现这里的卫生状况不达标,他二话不说,按照规定罚了省委200元!
省委都带头接受处罚,其他单位自然不敢怠慢,纷纷按照规定整改,张铁民的铁面无私,为西安的城市治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让“铁市长”的称号更加深入人心。
张铁民,1920年生于山西吉县,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早年在家乡读书,后投身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从地方到中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5年,张铁民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西安,享年65岁,消息传出,西安市民悲痛万分,自发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挽帐和花圈堆满了墓地。
为了纪念这位深受爱戴的市长,一部以他事迹为原型的电视剧《铁市长》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再次感动了无数观众,张铁民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西安人民的心中。
蓝黑无双
他要是天天坐车,售票员就全被开除了,要是天天去商店售货员也全部要被开除,去饭店的话服务员也得全部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