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到温和,昔日激进的道教经历了什么,陶弘景的改革很重要 道教历史上极具革命性,但南北朝是道教剔除暴力的重要时期,道教由此开始转向成熟化、官方化,而南朝改革道教的关键人物就是陶弘景。 道教自诞生以来就极具暴力革命色彩,最著名的就是汉末黄巾起义,此后还有张鲁割据汉中,东晋有孙恩、卢循之乱。但南北朝以后,道教暴动虽然也还有,但逐渐减少了,而其关键转折就是陶弘景改革。 陶弘景本人虽然中年以后就远离政治,但他的改革是以让道教正规化,上流化,获得朝廷认可为目的的。先前南方道教经过葛洪改革,其暴力色彩削弱。但在三教对峙中,复杂、混乱、无序的道教明显处于下风。因此陶弘景的改革更注重儒释道三者矛盾问题,这其实也顺应了当时社会上层的一种思想取向。陶弘景利用自己对儒学、佛教的精通,在解释道教经典中杂入儒佛思想。他公开宣称“万象森罗,不离二仪之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在他的茅山通馆中确立佛、道二堂。后人将陶弘景对道教的改革总结为,佛道双修、三教调和。他也是道教史上较早能自觉促进三教融合的道教领袖。 针对混乱、无序的道教,陶弘景将魏晋时期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的封建纲常和门阀士族观念引入神仙世界,开创了上下等级森严的神仙体系。经过如此改革,他的上清派基本成型。此后陶弘景孜孜不倦的向人们讲述玄门之理,仙佛之别。经过如此努力他成功感召了南朝士大夫阶层,许多士大夫自愿拜入上清派门下。《茅山志》记载陶弘景门下数千人,多为权贵,甚至昭明太子萧统、后来的梁元帝萧绎,权贵沈约、范云等人物全和陶弘景关系匪浅。可见上清派已经完全取得社会认可,成为合法且上流的宗教。 参考文献 刘伟航:《寇谦之与陶弘景道教改革比较研究》,《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1期。
从革命到温和,昔日激进的道教经历了什么,陶弘景的改革很重要 道教历史上极具
浩然说文史
2025-01-24 23:06: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