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王安石和苏轼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相爱相杀的友情 王安石和苏轼二人同列“唐宋

浩然说文史 2025-02-04 01:08:30

亦师亦友,王安石和苏轼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相爱相杀的友情 王安石和苏轼二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因缘际会于北宋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都想为国出力,为民谋福祉,但因在政见和文学风格上的迥然不同,导致两人相爱相杀。 王安石年长苏轼十六岁,当官也比苏轼早,是苏轼的前辈。苏轼属于保守派,王安石意属改革派。王安石准备改革科举考试,请求开办学校,苏轼随即上奏朝廷表示反对;皇帝让苏轼修中书条例,王安石竭力阻拦,并力荐吕惠卿替代苏东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排除政治上意见的不统一,王安石对苏轼的才华非常赏识,苏轼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择期问斩,王安石毅然向皇帝求情;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相,苏轼因不和保守派一起对王安石落井下石,而遭到保守派诬告陷害… 江宁一会,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王安石与苏轼既是政敌也是忘年交,二人虽政见不合,但却有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过往的恩恩怨怨如浮云一般散去,两个名垂千古的文人最终不计前嫌、握手言和,传为千古美谈。

0 阅读:0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