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乐坛除名。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厂当工人时,突然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 在张明敏唱《我的中国心》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在电子厂苦苦打工的平凡人,然而就是这么一首歌改变了他之后的命运。 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前,张明敏的成名曲《我的中国心》在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首次亮相,立即引发轰动。 张明敏出生于香港,他的母亲是印尼华侨。 两地当时的环境对华人并不友好。 尤其是在印尼,华人经常遭受歧视。 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张明敏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五岁那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和姐姐被送往广州的一所华侨学校。 清晨起床后即刻刷牙、吃早餐,随后便到操场进行晨跑。 学校还定期举行升国旗和唱国歌的仪式,虽然当时他年纪尚小,对祖国的深层含义感知有限。 大约8个月后,他和姐姐被接回香港。回程中再次穿过罗湖口岸,对于年仅六岁的他来说,边防战士们身着军装,严肃的表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成长为青年后,他在香港一家电子表厂工作,为生计而忙碌。 尽管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但他和同事们下班后常聚在一起唱歌。 他的母亲和姐姐认为他的歌声有特质,在她们的鼓励下,他开始参加各类演唱比赛。 这段时间,他跟随多位老师学习歌唱,其中戴思聪老师对他影响最为深远。 1979年,他连续获得全港工人演唱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演唱赛的冠军。 随后,他成功签约唱片公司,并发布了第一张专辑。 尽管当时粤语歌曲在香港流行,他仍选择用国语演绎《乡间小路》等歌曲。 在后续的音乐生涯中,他继续用国语演唱,翻唱了《龙的传人》、《万里长城》等多首爱国歌曲。 上世纪80年代,香港音乐产业主要由英文歌、粤语歌和爵士乐主导,国语歌曲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板预见到内地市场的潜力,决定尝试推出国语唱片。 这时,他们找到了当时的民族歌手,并且联络了著名词作家黄霑。 1982年,随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与英国达成协议,准备收回香港主权。 同年,黄霑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以及日本对二战历史的篡改所激发的愤怒,创作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 这首歌的词曲创作完毕后,由王福龄作曲,张明敏负责演唱。 歌曲在1982年公开发行,并命名专辑为《我的中国心》。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的筹备工作开始。 副导演袁德旺在深圳听到《我的中国心》后,认为这首歌非常适合春晚的主题。 于是,导演组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与张明敏取得联系,并正式邀请他参加春晚。 张明敏对此邀请感到惊喜,也为能够亲自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而兴奋。 他决定接受邀请。 1984年春节前夕,他首次来到北京,参加了春晚的彩排,并在节目中演唱《我的中国心》。 随后,这首歌在内地迅速流行起来。 不过,这也引起了香港某些圈子的不满,他的演艺事业因此受到了影响。 他决定接受更多来自内地的演出邀请。 1984年北京获得了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权,为此需要筹集大量资金。 张明敏利用自己在内地的人气,主动举办了154场义演来筹款,最终为亚运会筹集了约60万元。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张明敏作为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会委员,他目睹了解放军驻港部队正式进驻以及英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的瞬间。 近年来,张明敏继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积极响应并支持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并在2020年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23周年的活动。 此外,他也对香港的教育现状提出了看法,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在香港面临第五波疫情挑战时,张明敏再次站出来表达对香港同胞的支持。 他发起并参与了《何惧难关》这首援港抗疫歌曲的制作,这首歌由粤港两地的音乐家共同演唱。 近年,张明敏通过短视频传递生活趣事及演唱国歌,引发了广泛共鸣。 网友们通过这种形式,重新连接了与张明敏的记忆。 此外,张明敏在公共场合坚持使用普通话。 尽管年事已高,张明敏仍怀揣着制作一部关于他与《我的中国心》之间故事的电影梦想。 参考文献:[1]麦婉华.张明敏:粤港两地年轻人应多交流[J].小康,2017,0(20):34-35
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乐坛除名。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
历史有小狼
2025-01-28 19:33:4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