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配一宝,蛋白尿、肌酐不敢找上门,关键还便宜! 在临床上,我一般不太用黄芪来

李星锐 2025-02-05 15:36:11

黄芪配一宝,蛋白尿、肌酐不敢找上门,关键还便宜! 在临床上,我一般不太用黄芪来治肾病。为啥呢?因为现在的人大多是虚实夹杂的情况,真正单纯体虚的人很少。 很多人看着虚弱、没力气,但经过望闻问切一诊断,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是湿热内蕴、痰瘀阻滞或者肝郁气滞这些实症。   而黄芪是补气的重要药材,它更适合那些脾肺气虚、肾气不足,属于纯虚证的患者,如果盲目用黄芪,不仅无法改善症状,还可能加重体内的湿热,导致水肿加重或尿蛋白增多。 不过,要是真遇到脾肾两虚的患者,黄芪那可就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黄芪性温、味甘,就像大地之母一样,稳稳地扎根在身体的中土,能大补我们的脾肺之气,还能益肾固表。 气足了,水液代谢就正常了,身体里的精微物质也能被好好固摄住,蛋白尿自然就会减少,而且黄芪还能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降低肌酐。   把黄芪和 “山茱萸” 搭配起来用,效果会更好,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专入肝肾,既能补肾固精,又能收敛固摄,防止精微物质外泄,它与黄芪一补一固,相辅相成,既能增强脾肾功能,又能减少蛋白尿,降低肌酐。   除了这两味药外,还可以搭配少量的茯苓、丹参。茯苓味甘淡,性平,它能利水渗湿,还不会损伤正气,能帮忙把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去,减轻肾脏的负担,丹参味苦、微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肾脏的微循环,促进毒素排泄,降低肌酐。   要是患者体内湿热比较重,舌苔黄腻,就可以加黄柏、车前子来清热利湿; 要是患者腰膝酸软得厉害,就加杜仲、牛膝来补肾强腰; 要是患者阴虚燥热,老是口干舌燥的,那就加生地、麦冬,用来滋阴润燥。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之前接诊过一位 52 岁的男性患者李某,他因为长期蛋白尿和肌酐升高的问题来就诊。 当时我看他面色萎黄,整个人没精打采的,还说自己腰膝酸软得厉害,乏力感特别明显,双下肢还有轻度水肿。再仔细观察他的舌头,舌体淡胖,边上还有齿痕,舌苔白白腻腻的,把了脉,脉象沉细。 结合这些症状,我辨证他是脾肾两虚,还伴有湿浊内蕴。   于是开方:黄芪、山茱萸、茯苓、丹参、杜仲、黄柏   一个月后,患者复诊,蛋白尿从(+++)降至(+),肌酐也从 180μmol/L 降到了 140μmol/L,人也精神多了,乏力感减轻了不少,水肿也消退了,尤其是腰膝酸软有着明显改善。 为啥效果这么好呢? 黄芪能补气健脾,还能益肾固表,就像给脾和肾注入了一股力量,让它们的功能更强,水液代谢也更顺畅,自然就能减少蛋白尿。 而山茱萸补肾固精,收敛固摄,防止精微物质外泄; 茯苓利水渗湿,减轻肾脏负担,改善水肿;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微循环,促进毒素排泄; 杜仲补肾强腰,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黄柏清热燥湿,缓解湿热内蕴,防止湿热加重蛋白尿。 如此一来,药一对症,效果就不会差了!   所以说,中医治疗蛋白尿和肌酐升高,关键就在于调理脾肾功能,把身体里的精微物质固摄好,同时还要兼顾活血化瘀和清热利湿,再通过辨证施治,既能改善症状,又能保护肾脏功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0 阅读:42
李星锐

李星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