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蒋介石过生日,请吴国桢吃饭,第二天还派一个司机送他回去。谁知路上,吴国桢意外发现,汽车的轮胎被人动过手脚! 1952年,台湾省政坛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凭借其在美国的深厚人脉和民主改革的坚定立场,成为了蒋介石倚重的政治人物。 然而,随着蒋经国在台湾政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种微妙的政治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蒋介石不仅让蒋经国掌控特务系统和军队,还赋予他党务大权,使其成为青年党的实际领导者。 在吴国桢看来,民主改革是台湾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主张减少特务机构的权力,加强地方自治,保护民众的基本权益。 但这种改革主张很快就遭遇了严峻的考验。1952年10月,一场大规模的无故逮捕事件在台湾全岛上演。近千名当地民众领袖被特务系统以"流氓"的名义抓捕。 作为保安司令的吴国桢对此事毫不知情,这引发了他的强烈不满。经过调查,他发现这些被捕者中只有18人有轻微的不良行为,如在公共场所酗酒或吵架。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抓捕行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影响即将进行的投票。特务系统认为这些地方民众领袖对国民党不够忠诚,可能影响选举结果。 在基隆市议会选举中,情况变得更加恶劣。特务系统直接绑架了两名持不同政见的议员,企图通过暴力手段左右议长选举的结果。 吴国桢立即下令营救被绑架的议员,并要求严惩涉事特务。但令他失望的是,不仅涉事特务未受惩处,反而获得了升迁,而这一切背后都有蒋介石的手令支持。 1952年的一天,蒋介石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特意邀请了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参加。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这场生日宴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席间,蒋介石表现得极为和蔼,与吴国桢谈笑风生,仿佛之前的政治分歧从未存在过。宴会结束后,蒋介石还特意安排了专车,准备送吴国桢回家。 然而,这看似普通的一天,却暗藏着致命的危机。第二天早晨,吴国桢夫妇起床后发现一个异常情况:平日里负责开车的司机不见了。 他们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未能找到这名司机的踪迹。无奈之下,只能由另一名临时司机代为驾驶。司机开车上路后,就感觉到车辆的转向系统出现了异常。 这趟行程原本计划不做任何停留,准备了三明治在路上解决午餐。但命运往往就在细节处转折,吴夫人突然对三明治感到反胃,要求停车寻找路边的餐馆。 当他们用完餐返回车边时,发现临时司机的脸色异常苍白。原来这名司机趁着停车的机会,对车辆进行了仔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胆战心惊:三个车轮的螺丝都被人为地松动了。 如果车辆继续高速行驶,在前方的丘陵地带稍有转弯,车轮就会整个脱落。这将导致车辆失控翻滚,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发现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这起事件绝非偶然。前一天,原来的司机曾对车辆进行过"检查",而他的突然失踪更增添了这起事件的蹊跷。显然,这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谋杀行动。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次暗杀行动的时机选择。就在前不久,吴国桢因不满特务系统的滥用职权,曾多次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而蒋介石不仅拒绝批准,还给了他一个月的"病假"。 这场精心设计的"车祸",恰恰发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不是吴夫人临时改变用餐计划,这场"意外"极可能成功得逞。这一事件也让吴国桢彻底认清了自己在台湾的处境。 从死里逃生后,吴国桢立即采取了一系列自保措施。他首先联系了多年的好友,美联社记者阿瑟·戈尔,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信件托付给他。 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他与蒋经国之间的政治冲突,以及这次暗杀事件的经过。吴国桢要求阿瑟·戈尔将这些文件带回美国,交给包括霍华德报系的罗伊·霍华德、魏德迈将军在内的多位重要人物保管。 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吴国桢制定了一个谨慎的计划。他发现家中电话被人窃听,于是开始谋划如何安全离开台湾。 此时,宋美龄从美国赶回台湾,试图挽救这个局面。她邀请阿瑟·戈尔担任自己的私人秘书,意图控制可能泄露的信息,但遭到了对方的婉拒。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吴国桢以接受母校颁发荣誉博士学位为由,申请赴美。这个请求本身就充满了波折,各个部门互相推诿,迟迟不予批准。 最终,吴国桢不得不采取强硬态度,声明如果不给护照,他将向美国友人公开拒发护照的真相。在这种压力下,当局才勉强同意了他的出境申请。 然而,当局仍然采取了限制措施。吴国桢年近八旬的父亲和年仅十三岁的次子吴修潢被禁止同行,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扣留了人质。 1953年5月24日,这位前台湾省主席终于踏上了离台之路。在机场,包括"行政院长"陈诚和蒋经国在内的五百多人到场送行,表面上演绎着一场政治默契。 这场看似体面的离别背后,是民主改革者与威权统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吴国桢虽然保留了"政务委员"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永远告别了台湾的政坛。
1952年,蒋介石过生日,请吴国桢吃饭,第二天还派一个司机送他回去。谁知路上,吴
历史有小狼
2025-02-05 19:35:19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