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为躲避日军搜捕,1妇女抱孩子躲在山洞里,不敢发出一点动静。突然,儿子哇的一声哭起来。妇女一把扯过破布,塞到儿子嘴里。不久后,她松开手一看,发现儿子已经没了呼吸。 这位妇女叫邓玉芬,一共有7个儿子,而她捂死的这个是她仅剩的小儿子。 邓玉芬出生于1891年,幼年家境贫寒,后来结识了邻村的一位青年,叫任宗武。婚后,两人一起经营了几亩田地,日子也过得还算充实。 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先后生了7个儿子,也过了几年幸福的生活。然而,这些美好都随着日军的到来化为烟云。 她们所在的张家坟村,在日军到来之初就被占领了,而日军所到之处,烟火丛生,使乡亲们的心里异常亢奋,对日军恨之入骨。 不过,没多久,村民们就等来了自己的队伍。1940年,丰滦密的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成立。 深明大义的邓玉芬夫妇也想为抗战尽一份力量,于是,他的丈夫和5个稍大的儿子纷纷加入了八路军,上前杀敌。 而对于邓玉芬,则带着两个较小的孩子留在后方。然而即使这样,邓玉芬也没有闲着。 邓玉芬在家务上是把好手,于是,他就经常帮八路军洗衣服,做饭。有时候战事很紧,她还主动帮八路军运送物资。 除此之外,身为母亲的邓玉芬,还特别照顾那些受伤的战士,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给他们喂饭,端屎擦尿,没有一句怨言。 对于受重伤的战士,她还变着花样的做饭,把饼子做的又软又香,便于战士们进食。可以说,在后方,不知有多少战士,在邓玉芬的照料下又重返战场。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母亲,把别人的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而自己的丈夫和5个上战场的儿子却永远回不来了。 从1942年打春,到1943年秋,邓玉芬的丈夫,大儿子、二儿子、四儿子、五儿子先后牺牲,而三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下落不明。 但是,日军还没赶走,战斗还得继续,剧烈的打击没有击垮邓玉芬,她料理好亲人的后事,又一股脑的投入到的了工作中。 次年,日军发动了扫荡,而邓玉芬和乡亲们不得不一起转移,躲进大山里。可让她想不到的是,就在转移的途中,她的六儿子却不幸走散了。 当时情况紧急,如果她转身回去,碰上了日军,那七儿子和乡亲们也会有危险。没办法,她只好带着小儿子一起躲进大山里,而这一躲就是好几天。 在此期间,大家都不敢大声,生怕惊动了外边的日军。可是邓玉芬的小儿子哪懂得这些,长时间的躲避,使他有点不耐烦,竟突然间大哭起来,嚷嚷着要回家。 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山洞里的寂静,这也让邓玉芬吓得一身冷汗。她担心被日军发现,因此,她情急之下扯下一块破布,堵住了儿子的嘴巴。 小儿子的哭声渐渐小了,洞里的人也松了一口气。可过了一会,邓玉芬发现不对劲,儿子脸色铁青,没有一点血色。 邓玉芬赶紧松开紧捂的手,用手放在儿子的鼻子处,这一看,儿子已经没了呼吸。 日军扫荡过后,邓玉芬就赶紧去找自己的六儿子,可是六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不管她怎么找,都没有结果。 小儿子的离去,成了邓玉芬的一块心病,她整日以泪洗面。虽然在处理好后事以后又继续的投入到工作中,但她之前脸上洋溢的笑容却少了。 1945年,抗战胜利了,邓玉芬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向丈夫和儿子的墓地跑去,她激动地说:“我们胜利了,不会再有人来欺负我们了!” 然而,让邓玉芬想不到的是,就在她以为亲人都离去的时候,他的六儿子竟然回来了。 六儿子的出现,让邓玉芬欣喜不已。不过,在当时又恰逢国内战争时期, 六儿子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至于早先的三儿子,一直没有音讯。 战争全部结束以后,组织为感谢邓玉芬一家为抗战做的贡献,给予了很大的照顾,为她修缮房屋,照顾日常生活。 1970年,临终前的邓玉芬每每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欣慰的说道:“值得,值得!” 在邓玉芬老人病逝后,当地人无不感念她的英雄伟大,被当地人称为:当代的佘太君。 邓玉芬,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却有一颗刚毅又有大爱的心。像爱家人一样爱护祖国,像母亲一样照顾战士。一家9口,7位烈士,邓玉芬一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之家,值得后人敬仰!向英雄们致敬!
1943年除夕夜,一支八路军部队被日军追着跑了一天一夜,又累又饿之时,恰巧发现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