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晚上写就一篇1000字的文章,影响了中国1000年。 周兴嗣,字元章,南北朝时期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南朝齐高帝建元年间,是南北朝宋、齐、梁三朝的重要文学家。 周兴嗣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便聪颖过人,13岁就游学建康(今南京),在那里潜心研习史传典籍十余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一次他在姑苏客店留宿,在梦中听到有人预言他将被贵臣和英主赏识重用。 周兴嗣文采出众,思如泉涌,善于写作各类诗文。他开始仕途时,吴兴太守虽对士子普遍不感兴趣,却也欣赏他的才学,常与之谈论文史。后来太守回京,极力向朝廷举荐周兴嗣,使他得到秀才身份,随后又被任命为桂阳郡丞。 在桂阳任上,文学家吴均多次写诗赠予周兴嗣,盛赞他的才华,希望能得到提携。但周兴嗣毫不在意高官厚禄,只希望吴均能修身养德,以德服人。他的淡泊名利和高尚情操可见一斑。 周兴嗣的文名很快传遍朝野。梁武帝萧衍亲政后,他上书献《休平赋》,写得甚是优美,深得萧衍赏识。此后,周兴嗣多次应召为文,作品总是出类拔萃,受到梁武帝的青睐和表彰。他俨然已成为梁朝文坛领袖,声名显赫。 梁武帝萧衍希望编写一本启蒙教材,让皇子皇孙能多读书学习。他先让人从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1000个不重复的字,教导孩子们临习。但由于字散乱无章,学习效果不佳。 萧衍灵机一动,何不把这1000字编成韵文,便于孩子们记诵?他马上想到了周兴嗣,认为惟有此人才能胜任。萧衍召见周兴嗣,嘱咐他将这些字词编纂成文。 周兴嗣欣然领命。他将1000个字片分别誊抄在纸上,摆放在案前,琢磨品味,构思谋篇。随着诗文的构想渐次成型,周兴嗣挥毫疾书,将一个个散乱的字组成流畅的句,再将一句句精炼的文连缀成篇。 周兴嗣笔下的文章从浩瀚的宇宙写到历史的变迁,从自然万物写到人世百态,涵盖了丰富的知识。250个四字句不带一个重复的字,句句押韵工整,朗朗上口。整篇文章跌宕起伏,韵律和谐,读来铿锵有力。 周兴嗣仅用一夜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千古绝唱。据说他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待天明时分,已是满头白发。这部著作后被命名为《千字文》。 《千字文》问世后,迅速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的通俗易懂和记忆朗诵的便利性,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城府庙堂到街头巷尾,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人人都在诵读《千字文》。 《千字文》博引古籍,征引历史典故多达数十处。文章涉及天文、地理、人伦、伦理等诸多领域,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读者可从中汲取知识,领悟哲理,受到熏陶。 《千字文》中的许多词句脍炙人口,化为家常话、谚语,深入人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寸阴是惜""如临深渊""言善不难""德润身心"等警句格言世代相传,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千余年来,《千字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它不仅是儿童识字的入门之作,也是书法家临帖的范本,更是文人骚客吟诵的雅韵。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米芾等历代名家都曾书写《千字文》,流传后世。 周兴嗣虽身后不久便罹患疾病,双手患病,左眼失明,再难执笔写字,但其毕生著述尤其是《千字文》已然功垂青史,流芳百世。后人谓"羲之献字,兴嗣裁文",将他与书圣王羲之并提,足见推崇备至。 《千字文》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周兴嗣以一己之力,集天地日月、古今人物于方寸之间,熔汉字精粹、文韵风骨于一夕之作,铸就了这部传世经典,影响中国达一千年之久,是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生动写照。
他一晚上写就一篇1000字的文章,影响了中国1000年。 周兴嗣,字元章,南北
熹然说历史
2025-02-08 23:09:00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