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在饭桌前站24年,儿子及第后才有了座位。 清朝民国时期,湖南省有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大家族,就是谭家。谭家乃是书香门第,世代都有很多儒生和官员。在这个显赫的大家族里,有一个特殊的女人,她就是谭延闿的母亲李氏。 李氏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活不下去了,李氏的父母就把十来岁的女儿送到谭家当丫鬟。李氏勤快伶俐,谭家的老太太很喜欢她,让她专门伺候自己。老太太的儿子谭钟麟,是朝廷的大员,为官清廉,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常来看望母亲,自然就注意到了这个漂亮的丫头。 谭钟麟虽为一品大员,却已娶了好几房太太。那个时候,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后来有一天,老太太对谭钟麟说,李氏不错,就送给你当通房丫头吧。于是,李氏就这样成了谭钟麟的小妾。谭钟麟待李氏也不错,没多久,李氏就怀孕了。 李氏生下了大儿子谭延闿,本以为从此就不用干粗活了,可还是个妾。每天在厨房和杂物间忙个不停。吃饭的时候,她要先伺候太太吃完,自己才能吃一口冷饭。后来,李氏又陆续生下二儿子和三儿子,几个儿子聪明伶俐,谭钟麟也很喜欢。可即便如此,李氏的地位也没什么改变,还是个低贱的妾。 这一站就是二十四年。从青丝站到了白发,从弱冠站到了中年。李氏心里很清楚,一个下贱的丫鬟出身,就算给谭家添了几个儿子,地位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在那个讲究出身和门第的年代,卑贱的身份就像刻在骨头里一样,永远也洗不掉。所以李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她知道,只有儿子们长大成才有出息了,她这个当娘的,才能扬眉吐气,在这个大家族里有尊严地活着。 李氏虽然地位低微,却是个很有主见的女性。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要在这个显赫的大家族里出头,没有个一官半职可不行。而要做官,没有过硬的学问也不行。所以李氏对几个儿子管教都很严,从小就让他们努力读书。 在谭府几个儿子中,谭延闿最让李氏欣慰。因为谭延闿不但生得一表人才,而且聪明好学。他五岁开蒙,七岁能写一手好字,九岁就能写诗作对。李氏见儿子如此出众,更是寄予了厚望。 李氏虽是个妾,却也受过些教育。每天晚上,李氏都要督促谭延闿读书写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给儿子讲解。就这样,在李氏的悉心教导下,谭延闿的功课越来越好,渐渐地就超过了同龄人。 到了谭延闿十三岁那年,谭家族里决定让他去参加童生考试。一旦考中了童生,就可以去州府的学堂读书。这对于出身寒微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荣耀。李氏知道这个机会的重要性,便更加用心地帮儿子准备考试。 果然,谭延闿不负众望,以州里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了童生。消息传回谭家,李氏喜不自胜,毕竟儿子是童生了,前途无量啊。谭钟麟对这个儿子也是另眼相看,常夸他给谭家长脸。 从此,谭延闿就在学堂用功读书。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常作诗填词,写得一手好文章。渐渐地,他在湖南的文坛上也小有名气。到谭延闿二十多岁时,李氏便催他参加乡试。要知道,在古代,只有通过乡试,才能成为秀才。秀才虽然算不上大官,却也是国家承认的读书人,是士大夫的预备队。 谭延闿听从母亲的建议,参加了乡试。以他的才学,考取秀才自是轻而易举。当儿子告诉母亲,自己已是一名秀才时,李氏热泪盈眶。是啊,一个丫鬟生的儿子,竟然也能金榜题名,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从此,谭延闿的名声就更响了。他常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上睥睨群雄,诗文写得出神入化。母亲李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知道,离自己的愿望又进了一步。后来到了光绪二十九年,谭延闿已年过而立,便决定再次应考。这一次,他要冲击的可是更高的目标——进士。 进士,那可是国家最高等级的考试。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才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殿试。殿试的前三名,头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叫探花,统称进士及第。只有进了这个"士"字门,才算真正入了仕途,可以做大官。 谭延闿临行前,恭恭敬敬地向父亲谭钟麟辞行。谭钟麟难得正眼瞧了瞧这个"小妾"生的儿子,叮嘱了他几句。李氏含泪送别儿子,嘱咐他好好用功,为娘争气。 这一走就是大半年,李氏天天盼儿子捷报。功夫不负有心人,谭延闿真的高中会元,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湖南几百年没出过会元,谭延闿可谓是破天荒的第一人。消息传回谭家,可把谭钟麟高兴坏了,连说自己有了个好儿子,后继有人啊。 李氏更是喜极而泣。这一天,谭家正在吃午饭,李氏还是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旁伺候。谭钟麟心情大好,突然对李氏说,你也来坐下吃吧。这一坐,可就不得了。平日里总爱使唤李氏的大太太二太太们,也不敢说什么了。一个丫鬟生的儿子高中进士,这在湖南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啊。 从此,李氏再也不用站着吃饭了。儿子谭延闿为母亲争了脸,在这个讲究身份地位的大家族,李氏终于坐上了"主母"的位置。谭延闿高中进士后,先是在京为官,后来又回湖南当了大员。
她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在饭桌前站24年,儿子及第后才有了座位。 清朝民国时期
熹然说历史
2025-02-08 23:09: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