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黄侃,一生结婚九次,最小的妻子年仅16岁,却英年早逝,醉酒而亡。 黄侃

熹然说历史 2025-02-08 23:09:01

文学大师黄侃,一生结婚九次,最小的妻子年仅16岁,却英年早逝,醉酒而亡。 黄侃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在文字、声韵、训诂等领域颇有建树,还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国政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黄侃1886年4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黄云鹄是清朝的进士,曾任盐茶道、按察使等高官。黄侃从小就聪颖过人,6岁随父亲返回家乡湖北蕲春,13岁那年不幸丧父,但他仍刻苦攻读,14岁就考取了秀才。 1903年,黄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在校期间,他常与同学们讨论时政,畅谈革命,思想日渐激进。因公开讥讽学监李贡三不学无术,黄侃被学校除名。但他的才华却得到了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张资助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在日本,黄侃遇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位恩师。一位是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先生,黄侃加入了这个革命组织,从此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另一位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侃拜在其门下,潜心研习国学,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 留日期间,黄侃主持《民报》,大量撰写宣传反清革命的文章,如《专一之驱满主义》《哀贫民》等,言辞犀利,义正辞严,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但他的激进言论也招来清廷忌惮,官费留学的待遇被取消。 1908年,黄侃匆匆返回故里奔丧。路上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的消息,他立即奔赴母校砸碎"临时悼念"的牌匾,慷慨陈词,痛斥清廷的腐朽和无道。此后,黄侃往返于武汉、上海等地,积极参与共进会、文学社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理念,联络志同道合之士。 辛亥革命爆发后,黄侃随同好友、《大江报》主笔詹大悲一起投身革命,并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言辞激愤,震动江汉。文章刊出后,詹大悲被捕入狱,黄侃也被迫逃往上海。 民国建立后,黄侃主持《民声日报》,欢呼新政权的诞生。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窃国,黄侃感到无比愤慨。此后,他远离政治,全身心投入到国学研究和教学中去。1914年起,黄侃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武昌高师、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高校,讲授词章、训诂、经史之学达22年之久,桃李满天下。 黄侃虽然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但他的感情生活却一直争议不断。这位国学大师一生竟然结婚九次之多,而且还曾与年仅16岁的女学生相恋,伤害了自己的发妻,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据史料记载,黄侃的第一段婚姻,是在他10岁时就由父母包办定下的。但长大成人后,黄侃常年在外求学、任教,很少回家,与发妻王氏的感情并不深厚。 在执教生涯中,黄侃先后与多名女弟子发生关系,这在当时就已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他与两个年仅16岁的女学生的风流韵事。 黄侃30岁那年,对自己班上一个才16岁的女学生一见倾心,很快与之堕入爱河。但他的行为太过放肆,竟用一张假的结婚证将女学生骗到手。当女孩怀孕后,黄侃却一走了之,留下她独自承担后果。 愤怒的女学生找到黄侃,却发现他又在课堂上勾搭上另一名16岁的女生,而且那女生竟是黄侃大女儿的同学。两个女孩愤而将黄侃告上法庭,但因结婚证是伪造的,法院驳回了起诉。 女学生们含恨生下黄侃的孩子,但因感情受创太深,最终郁郁而终。这件丑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在报纸上发文痛骂黄侃是"衣冠禽兽"。但黄侃却不以为然,甚至将骂他的文章当笑料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 黄侃的感情经历可谓是一部复杂的"大戏"。他一生娶过9个妻子,最大的已近50岁,最小的仅16岁。在他眼里,除了母亲和女儿之外的女人,都可以是妻子。他的行为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即便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黄侃的行为也让不少人感到不齿。他的放荡形骸,伤害了许多无辜女性的感情。那些被他抛弃的女人,不得不独自抚养孩子,承受社会的指指点点,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 黄侃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中,肆意挥霍自己的才华和生命。他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性格,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他的学术成就,但在婚姻生活中却是一种灾难。黄侃的感情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也让世人看到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 黄侃虽然是一代国学宗师,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争议和悲剧色彩。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生活中却放纵不羁,最终英年早逝。 黄侃嗜酒如命,经常流连于酒馆之中。他常常彻夜不归,甚至数日不出门,沉溺在酒精的陶醉之中。黄侃常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麻痹内心的空虚和痛苦。 1935年10月,年仅49岁的黄侃突发胃出血,被紧急送医抢救。但由于长期酗酒,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10月8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0 阅读:53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