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北京军事博物馆内,一名老人缓步走进展厅,目光瞬间被一件展品吸引。他颤抖着伸出手,试图触摸它,工作人员立即上前阻止。老人红着眼眶,声音微颤:“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位老人名叫谢宝金,出生于1898年江西于都的贫寒家庭。年幼时,他便在地主家放牛维生,历经艰辛,练就了结实的体魄。成年后,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甚至能轻松扛起300斤重物。 1932年,34岁的谢宝金在矿区劳作时,生命迎来了重大转折。这一天,毛泽民亲自找到他,称赞他是“当兵的好料子”,并邀请他加入红军。自此,他的人生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 红军时期,谢宝金肩负着特殊使命。他负责背负沉重的无线电台,翻山越岭,跋涉千里。长征途中,这台设备不仅是战术通讯的关键,更是战士们的希望象征。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始终坚守职责,确保通讯畅通。 岁月流转,1976年的这一天,当他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再次看到这台熟悉的设备,往昔记忆汹涌而至。他缓缓走近,想要亲手触摸这段历史。然而,工作人员出于保护文物的职责加以阻拦。 工作人员礼貌而坚决地提醒道:“老人家,请勿触摸展品。”谢宝金停下动作,目光依然紧锁着展柜中的无线电台。身旁的参观者察觉到他的不同寻常,一位年轻人轻声问道:“老爷爷,您对这件展品很熟悉吗?” 谢宝金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这台无线电台,曾是我长征时的战友。无论风霜雨雪,我都将它牢牢背在背上。它不仅仅是一件通讯设备,更是无数红军战士联系的纽带。” 听闻此言,现场的气氛变得肃穆。人们纷纷驻足,注视着这位历经风雨的老兵。他继续讲述着长征的艰辛,回忆起战友们如何用生命护送这台设备,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坚持信念。 随着博物馆负责人赶来,场面更加庄重。负责人敬礼表示尊重,并给予谢宝金片刻时间,让他安静地站在展品前,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彼时的谢宝金身体已然衰弱,因肺结核来京接受治疗。在博物馆,他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与这些陪伴他走过战火岁月的“战友”们重逢。他注视着无线电台,仿佛透过玻璃看到了自己当年肩扛重物、艰难行军的模样。 1984年,谢宝金在家乡于都去世。这里不仅是长征的起点,也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他的一生,如同长征一般充满磨难,却始终坚韧不拔。谢宝金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他对革命的忠诚,他对历史的敬仰,依旧回响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1976年,北京军事博物馆内,一名老人缓步走进展厅,目光瞬间被一件展品吸引。他颤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2-09 18:15:49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