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到11师当营长后,娶了上司曾伯熹的妹妹曾广瑜。后来,曾广瑜的堂妹也嫁给了胡琏,胡琏娶了一对姐妹花,在国军内部传为笑谈。
黄埔四期的胡琏,在1930年进入陈诚的视野,被任命为11师的营长。11师是陈诚“土木系”的基干部队,当时有“宁去11师当营长,不去别处当团长”的说法。
在11师的营长中,二十岁出头的胡琏,属于很年轻的,师参谋长曾伯熹认为他“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便将妹妹曾广瑜介绍给他。
曾广瑜是来自江西赣南米商家庭的客家千金,她不仅长相温婉动人,还饱读诗书,气质出众。初见之下,胡琏内心便泛起层层涟漪,对她一见钟情。
为了拉近与曾广瑜的距离,胡琏频频找她约会,曾广瑜对他本就有好感,加之又是哥哥介绍的,因而每次都应约。
胡琏和曾广瑜频繁往来,感情在一次次的相处中迅速升温,很快便成为了亲密恋人。1932年,胡琏与曾广瑜成婚。
婚后,曾广瑜接连为胡琏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取名为胡之光、胡之辉、胡之耀和胡之冰。
淞沪会战打响后,已升任团长的胡琏,随十八军开赴战场,战后,胡琏因功升任旅长。此后,胡琏长期在外,极少有时间回家,曾广瑜独自留在江西,挑起了抚养子女的重担。
随着江西大部县城的沦陷,曾广瑜不得不带着孩子们四处辗转,最终来到会昌,在简陋的欧阳祠栖居下来。
为了维持生计,曾广瑜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在土地上垦土种菜,夜晚则在昏暗的烛光下,一针一线地编织毛衣,再拿到集市上去售卖。
有人或许会说,胡琏都当上旅长了,曾广瑜日子有这么难过吗?
相较国军的其他部队,陈诚当过首任军长的十八军风气较好,实行“经费公开”,军官们虽然也捞油水,但较之其他部队的军官,要差上不少,也不敢太过分。
罗卓英当十八军军长时,有一任参谋长就因手头拮据,和老婆闹了矛盾后,遭到嘲笑,一气之下服毒自尽。
抗战爆发后,军政部长何应钦,实行所谓的“战时薪”,导致军官们的收入锐减。方天当十八军军长时,参谋长梅春华的薪水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动用军部的骡马,往来贩运货物赚钱。方天和梅春华不和,将此事捅到了军委会,导致梅春华被老蒋下令枪决。
梅春华的军参谋长身份尴尬,没有一线部队长吃香,但由此例也可以看出,十八军的高级军官,并无外界想象的那样阔绰。
曾广瑜娘家的条件不错,在她嫁给胡琏后,曾家看好胡琏,时常给钱给物。但在日军侵入江西后,曾家的生意受战火波及,一日不如一日,直至破产。
曾家本来还有一个强力的支柱,那就是曾伯熹。曾伯熹是黄埔三期生,“土木系”的骨干,陈诚重点培养的对象。
淞沪会战的罗店血战中,十八军的运输队被日军飞机炸的厉害,临时征调的司机纷纷逃命,曾伯熹带着几十个汽车兵,带着他们冒着炮火开车往前线运送弹药。
在一次送弹药途中,曾伯熹乘坐的卡车被日军炸毁,曾伯熹身负重伤,车上的其他乘员被炸死。
伤愈后的曾伯熹,身体状态一直很差,本来打算提拔他当师长的陈诚,只得让他去后方担任师管区的司令。
1939年,曾伯熹大口呕血不止,陈诚让他挂名第九战区长官部的高参,回乡养病。根据曾伯熹的病情描述,应该是得了严重的肺结核,这在当时属于绝症,曾伯熹休养数月后,病死家中,年仅34岁。
曾伯熹的死讯传来,陈诚伤感的说:“本打算等文源(曾伯熹)病好后给我当参谋长,谁知却是这样的结果。”
胡琏能得陈诚的重用,曾伯熹是他的大舅哥,也是原因之一。
曾家生意破产,曾伯熹病死,曾广瑜失去娘家这个依靠,胡琏又长期在外,自然过得很是艰难。
有一天,胡琏的好友前来探望,看到曾广瑜如此辛苦,犹豫了许久,终于开口说:“嫂子,如今这兵荒马乱的,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太难了。我看不如让胡兄再娶一房,也好帮你分担分担,你也能轻松些。”
曾广瑜听后,心念一动,有了主意。等胡琏从前线回来探亲,曾广瑜向他提起了这件事。胡琏的说法是,他是见曾广瑜辛苦,便同意纳一房姨太太,好帮衬妻子,至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那就见仁见智了。
见胡琏同意,曾广瑜便四处打听,精心挑选,最终将自己年轻活泼的堂妹曾广仙介绍给胡琏。曾广仙和回来探亲的胡琏匆匆见面后,很快就敲定了婚事。
婚后,曾广仙也为胡琏生育了四个女儿,分别是胡之玉、胡之玲、胡之洁和胡之清。
曾广瑜与曾广仙本就是姐妹,自然不会有争风吃醋的现象。胡琏共有三任妻子,年少时,在父母做主下,娶了一个家乡女子,婚后,夫妻感情不佳,以离婚收场。
胡琏与原配离婚后,第二任妻子便是曾广瑜,后来又娶了曾广仙。胡琏对待这两位夫人一视同仁,毫无偏袒,每次外出写家信时,他总会亲切地称呼她们为 “瑜仙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