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将遗产赠给美国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2001年少帅张学良在夏威夷的檀香山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11 10:09:34

张学良将遗产赠给美国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2001年少帅张学良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01岁,随后更让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至。 这位被软禁了半个多世纪的传奇人物,竟然留下了高达6亿美元的巨额遗产,而且,他把这笔遗产全部捐赠给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而不是他的子女,也不是他的祖国。 一时间大家都猜测不已,“他不是爱国吗?为什么要把钱捐给美国?”“他被软禁了那么久,哪来这么多钱?” 而且张学良把遗产捐哪儿了,这件事也成了个谜,要想搞清楚,咱得先往前倒带,回到1936年,那一年张学良的人生和中国的命运都拐了个大弯。 那年他和杨虎城搞了个大新闻,逼着蒋介石放下内战,先一块儿抗日,这事给中国赢得了喘口气的机会。 但张学良自己却搭进去了,被软禁起来,自由没了,这一关就是54年,在被软禁的日子里,他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巨额财富又是从何而来? 张学良被软禁的日子,其实真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惨,国民党虽然把他关起来了,但生活上没亏待他,专门给他开了个账户,每月定期打钱,吃喝不愁。 而且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也为他日后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于凤至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女强人。 她在美国投资股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源源不断地将资金寄给张学良,以供他日常开销和打点关系。 除了这些,张学良自身的财富也很多,他出身显赫,父亲张作霖是“东北王”,家底殷实。 子承父业后,他又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通过早年的投资理财,让积累的财富不断增值,所以到了最后,他仍然有大笔遗产。 而张学良选择把遗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也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他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也让遗产的去向变得格外敏感,捐赠大陆,势必会招致当时仍在台湾的国民党方面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政治上的攻击和抹黑。 这对于晚年渴望安宁的张学良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而捐赠台湾,又必然会引起大陆方面的误解和批评,这和他一直以来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相悖。 左右为难之际,选择一个远离中国的机构,就成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纷争,维护他个人的声誉和历史形象。 而且选择哥伦比亚大学也是他考虑很久的结果,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汉学系收藏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和珍贵资料,这和张学良珍藏的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恰好契合。 更重要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文物保管条件,先进的设施和专业的团队能够确保这些珍贵文物的妥善保管和研究利用。 如果想要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于视这些史料为珍宝的张学良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同时张学良的家族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决定,他深爱着自己的子女,却不希望这笔巨额遗产成为他们人生的负担。 他更不希望他们因为这笔遗产重蹈他当年的覆辙,他更希望子女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安全的环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活在父辈的阴影之下,时刻面临潜在的危险。 九一八“不抵抗”这事儿,估计是张学良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儿。 他把多年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捐出去,让人研究,除了珍视历史,或许也是想换个方式给历史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批资料不仅包含了他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也记录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于后世研究这段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或许在他看来,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补偿,也是对后代最好的馈赠。 所以看的出来张学良把遗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不是简单的金钱捐赠,而是一个复杂的抉择。 其中包含了他对政治的理解,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家人的爱护,也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一个结局。 信源 澎湃新闻2014-09-15张学良唯一授权口述史:9.18不抵抗,我为什么不辩解? 齐鲁壹点2020-04-08于凤至苦等张学良50年:生前买豪宅临终留空墓

0 阅读:193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