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性格培养两种正高级教师 在现实中往往有两种正高级教师,一是社会活动型,主要是校长;一是教育研究型,主要是教师。我们区16年开始评正高,七个指标评了七个校长(也有极少副校长),当时一个教师都没有申报。我们信息都不知道,学校一个副校长评上正高级后才告诉我,于是鼓励我第二年申报。我幸运地评上正高。如果校级跟普通教师一同竞争,教师大概极少评上正高。校长特别是名校的校长,无论哪方面都有优势,教师不可相提并论。 因此,第二年市里出台新政策,正高标准校级只能占30%,教师必须占70%。我们区每年只能申报两名校级,五名教师。从此,校长都竞争激烈,教师往往还剩下指标,因为没有教师申报。 后来,有的副校长为评正高就辞职,以普通教师身份申报,也就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实际上又挤掉教师指标。跟特级一样,教师真正评上正高的极少。我申报正高时,办公室的人告诉我,头年某校长的材料比我多几倍,都担心我评不上。 登上校长的位置,特别是名校的校长,全校的成绩都是自己的,丰功伟绩难以记数,只选择区级以上的荣誉就数不胜数,其材料怎么不用卡车拉呢?如果校长获得全国荣誉,正高就没有悬念。其中最难的要算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校长也有机会,在核心期刊报道一篇学校改革的成就文章并不算很难。 教师呢?除非运气极好,发过两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并且还必须赛课获得省级一等奖等其他条件,你才有可能评上正高。有的教师就感叹,评正高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人家评价我的职称时,总是说运气好,实在平凡得很。
普通二本可以回高中宣讲吗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