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鱼趣之三,下地笼子。 地笼子,就是圆型或方形的笼网,上下两根粗铁丝为筋,几根V字口竹签为支撑,周围有三到四个外粗内细的网袖,拉上网口挂钩就成了一个陷井。用它配上骚夹子做饵可以提海鲇鱼,有的地方也叫胖头。 夏秋之季,我骑自行车经常到辽河口大苇塘,要从市区到西炮台的矿渣路走很远,再从上水线大坝向北拐入一望无际的苇海中,到达熟悉的地方约一个多小时。 为什么要到这几个地方,就是因为苇子长高后形成了绿色的青纱帐,如果不熟悉路,七拐八绕非常容易进入迷宫般的深处,那就麻烦了。特别是远离大坝的地方,周围是无边无沿的沼泽地还没有参照物,如果转两个小时还没有找到出去的路,心里便会有一万只草泥马狂奔而过。 迷路时,需要找到高处一个人扶自行车,一个人站在上面手搭凉蓬四处张望,一旦走不出去,饿不死也得喂了蚊子。这里的蚊子有多厉害?叮上后一个小白包,再转为一个大红疙瘩,奇痒难耐。 参加工作后经常出差,听同事们抱怨什么地方蚊子多,反正我是没有什么感觉,心里说那也叫蚊子? 我一般都是从大坝下去西行几公里,那里有几条自然形成的水塘,之间有水路相连。到了地方先脱光,一个猛子扎水里,再慢慢边上岸边用稀泥涂满全身,活脱脱像一个西非的冈比亚人。 为什么,因为下地笼子提的海鲇鱼最喜欢吃骚夹子黄(详见《辽河鱼趣之掏抓骚夹子》),相当于新疆人之于抓饭,福建人之于佛跳墙。掏它们做诱饵必须趴在泥地上,不脱光了哪行。但在这里做人体秀胆子得多肥?饥渴难耐的大草蚊子闻到人气,如一股黄烟般纷至沓来,谁也扛不住它们的叮咬。因此,满身的泥巴就是防蚊衣,一天下来多少被咬十几个大包,那就不错了。 掏骚夹子也很麻烦,这小东西打洞一般都有半米深,有的能达到0、6米多。太深的怎么办,我就手拢五指将整条胳膊全插进去,碰到它后变成拳头用力回抽,像压水井似的将它带上来,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插下去,一个包着骚夹子的泥团就到手了。扔到网兜里积少成多,最后在水里一涮,干干净净一兜张牙舞爪。 这小东西的足尖非常锋利,掏几十只手指头就伤痕累累,被水一泡就像破布一样千疮百孔,这就是抓它们的代价。 下地笼子也有技巧,要选在芦苇丛周围,因为这是许多鱼类捕食和躲避水禽的地方。这里面最多的就是海鲇鱼,每年春天农历大潮时,苇场泵房提水叫潮,各种鱼虾蟹苗顺水进入,自然繁衍生息,以海鲇鱼长得最快。 辽河口有个海鲇鱼的传说,说是海鲇鱼吹牛逼说自己“一年一尺”,龙王一听这要是几十年后得超过自己,遂批了“一年一死”,因此就有“海鲇鱼不过尺,一年生一年死”之说。 海鲇鱼无鳞,分咸水和淡水两种。咸水鱼黑脊梁骨,生长在苇塘南面的盐滩。淡水鱼黄脊梁骨,生长在苇塘和辽河水系。从口感看,咸水鱼没有多少土腥味,淡水鱼次之。 当地笼子沉到水下不久,骚夹子的味道马上吸引鱼虾纷至沓来,慑于海鲇鱼如某些明星般的大嘴,只有凶猛的鲁扎子鱼敢过来,可惜进不去圆形网袖。海鲇鱼圆柱形身体却正好合适,当它们从外大内小的袖子钻进去大快朵颐时,命运就注定了。 最多的一网,我还以为是挂网了,沉甸甸的一网底巴掌大的海鲇鱼,一共十七条。最有意思的一网,一条小鱼、一只虾驹子和几只骚夹子,还有一条鲁扎子卡在网上。 提回家的鱼,可以酱焖,可以家炖,也可以腌咸晒半干再油煎至金黄,夏天配上高粱米水饭,就问问你香不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
辽河鱼趣之三,下地笼子。 地笼子,就是圆型或方形的笼网,上下两根粗铁丝为筋,几
沈阳烟枪历史
2025-02-16 10:17:5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