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礼服。 这位性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16 13:13:34

他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礼服。 这位性情刚烈的将军,正是经历过枪林弹雨洗礼,曾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 1930年十四岁的段苏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年轻的红色战士。他干劲十足,在茶陵周边的乡镇,奔走宣传革命道理,组织进步青年。 两年后红军的队伍来到了茶陵,段苏权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穿上了红军军装,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他脑袋瓜子灵活,又识文断字,很快就在部队里崭露头角,参加了几次反“围剿”战斗,表现出了军事方面的天赋。 1934年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决定战略转移。为了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撤退,一支特殊的部队黔东独立师,在湘黔边界悄然组建。 这支部队说是“师”,实际上人数不足千人,装备也简陋得很,任务却异常艰巨,要钉在黔东,吸引敌人的火力,为主力部队争取宝贵的转移时间。 就在这危急关头,年仅十八岁的段苏权,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政委,和师长王光泽并肩作战。 十八岁放在今天还是个高中生,而那时的段苏权,已经是一名师级政委,肩负着千钧重担,走上了历史的前沿。 1934年11月,黔东独立师在南腰界一带,和国民党川系、黔系军阀的部队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血战。 敌人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独立师这边,人困马乏,弹药不足,但为了完成掩护主力的任务,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身先士卒。 他们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硬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 国民党军队搞不清独立师的虚实,误以为遇到了红军主力,竟调集了十个团的兵力,像潮水般涌向南腰界。 独立师的战士们打得异常英勇,但毕竟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段苏权的右脚踝,鲜血直流,他顿时失去了行动能力。 战士们轮流背着他,边打边撤,情况万分危急,段苏权心里清楚,这样下去,大家谁也走不了,他强忍着剧痛,对战友们说: “别管我了,你们快走!我躲到老乡家养伤,伤好了再去找队伍!”战士们不肯丢下他,但段苏权态度坚决。 为了不拖累大家,他硬是让战友们把他扶到附近一户老乡李木富的家里,李木富一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们深明大义,冒着生命危险,把段苏权藏了起来。 还找草药为他疗伤,一家人省吃俭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位年轻的红军政委,在老乡的精心照料下,段苏权的伤势渐渐好转。 他惦记着部队,也想尽快找到党组织,便告别了李木富一家,踏上了返回家乡茶陵的路。 为了躲避敌人的耳目,他扮成乞丐,拄着一根棍子,风餐露宿,一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回到家乡的段苏权并没有迎来平静的生活,当地的反动势力对他盯得很紧,为了麻痹敌人,他假装老实巴交,在乡公所里找了份打扫卫生的活。 免费给他们做工,暗地里却悄悄打听红军的消息,1937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同乡那里得知,八路军在太原设立了办事处。 他立刻动身,一路辗转,找到了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当他衣衫褴褛地出现在任弼时面前时,任弼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原来自从黔东独立师覆灭后,大家都以为段苏权已经牺牲了。 任弼时激动地握着段苏权的手,详细询问了他脱离部队后的经历,并在核实身份后,立即上报党中央。 周恩来等人得知消息后,也十分高兴,指示尽快安排段苏权去延安抗大学习,失踪三年后,段苏权终于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继续他的革命征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段苏权在抗日战场和东北战场上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高级指挥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奉命参与组建空军,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考虑到段苏权的资历和贡献,他最初被评定为准兵团级干部。 可是由于他和部队失散三年的“空白期”,缺乏直接证据充分核实他那段时间的经历,在评定过程中存在一些保留意见,最终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授衔命令正式宣布时,段苏权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一股难以抑制的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 他觉得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却因为那三年和组织失联的经历,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直接把军章掷在地上,以此表达他最强烈的抗议。 信源 中国军网 2024-04-12 段苏权:历尽艰险重回革命队伍 人民政协网 2021-09-02 段苏权率八纵参加辽西战役

0 阅读:220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