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慈禧的屁股上长了疖疮,烦躁得很。太医们束手无策,毕竟谁敢摸太后的屁股

历史有小狼 2025-02-20 18:40:35

1880年,慈禧的屁股上长了疖疮,烦躁得很。太医们束手无策,毕竟谁敢摸太后的屁股啊。无奈之下,李莲英找来了一个民间郎中,谁料,郎中对准慈禧的屁股直接就是一下。 清朝宫廷的太医院制度由来已久,但到了晚清时期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御医们虽然人数众多,但真正精通医术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靠着关系或者其他途径混进宫廷的。 这种情况在1880年慈禧太后生病时暴露无遗。当时慈禧因久坐龙椅,臀部生了一个疖疮,这本是一个小问题,但却让太医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太医们面对这个疖疮束手无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医术确实不精,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宫廷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宫廷规矩下,太医们根本不敢触碰慈禧的身体,更不用说为其治疗臀部的疾病。 这种局面让慈禧非常不满,她早就对太医院的医术水平有所怀疑。此前就曾多次因为太医们治病效果不理想而发过火,这次的疖疮更是让她对太医群体彻底失望。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直隶总督李鸿章站了出来。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向慈禧推荐了一位在民间颇有名气的医者薛福辰。 薛福辰并非普通的民间郎中,他出身书香门第,1855年就在顺天乡试中考取了第二名举人。凭借着过人的医术和举人的功名,薛福辰在官场上一路高升,最终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 在民间,薛福辰的医术早已名声在外。他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许多疑难杂症到了他手上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李鸿章向慈禧推荐薛福辰,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薛福辰有功名在身,入宫给慈禧看病不会显得失礼;另一方面他的医术确实高明,能够解决太医们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当时的宫廷中,太医们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还要应对复杂的宫廷人际关系。治病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这种环境导致太医们行医时格外谨慎,往往是能保守就保守,能避就避。时间一长,整个太医院的医疗水平都开始下降,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薛福辰接到入宫为慈禧治病的圣旨后,立即开始着手准备治疗方案。这位在民间久负盛名的名医清楚认识到,在宫中治病与在民间大不相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面对慈禧的疖疮,薛福辰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判断病灶位置。在宫廷等级制度下,直接查看病灶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他另辟蹊径。 在这种情况下,薛福辰选择了与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合作。通过一定的银两,他成功获取了慈禧座椅上的一些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薛福辰来说至关重要,他通过观察座垫上的血迹,专业地判断出了疖疮的具体位置。这种通过间接证据来诊断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他过人的医术。 确定病灶位置后,薛福辰开始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传统的外敷内服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行,他需要一个既能治好病,又不违反宫廷礼制的方法。 经过深思熟虑,薛福辰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慈禧平常坐的位置安放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尖钉。这个尖钉的位置、角度和深度都经过精确计算。 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体现了极高的医术水平。尖钉必须既能准确刺破疖疮,又不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这需要极其精准的判断。 在实施治疗时,薛福辰先是按照宫廷礼仪为慈禧诊脉。随后他借着调整座椅的机会,巧妙地安放了那枚关键的尖钉。 这种治疗方式虽然有一定风险,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却是最有效的。疖疮需要及时排脓,而这种方法能够在不违反宫廷礼制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目的。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薛福辰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不仅要确保治疗的效果,还要时刻注意遵守宫廷礼仪,一举一动都不能出现差错。 这种创新的治疗方式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大胆的。一般的太医绝不敢用这种方法,但薛福辰却凭借着专业的判断,选择了这个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从某种程度上说,薛福辰的这种治疗方式开创了宫廷医疗的先例。他证明了在遵守宫廷礼制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的医疗救治。 这次治疗充分展现了中医"望闻问切"中"望"的重要性。薛福辰仅通过观察座垫上的痕迹就准确判断病情,这种诊断能力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治疗过程结束后,慈禧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起初因为突如其来的疼痛,她曾一度大怒,但当疖疮得到及时排脓,疼痛迅速消失后,这种愤怒很快转变为赞赏。 慈禧对薛福辰的赏赐相当丰厚,不仅赐予金银财宝,还破格给予了特殊待遇。这种赏赐在当时的宫廷医疗史上是很少见的,体现了慈禧对这次治疗效果的高度认可。 这次治疗的成功,在宫廷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医院的一些陈规陋习受到了质疑,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宫廷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这之后,宫廷医疗制度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基本的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但在具体的治疗方式上,开始允许一些灵活处理的空间。

0 阅读:420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