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黄埔系军人中流传一句口头禅:“三李不如一王!” 三李指的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

朋晟聊历史 2025-02-21 21:05:51

当年黄埔系军人中流传一句口头禅:“三李不如一王!” 三李指的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一王即王耀武。 把三李和一王拿在一起说,那是因为他们同是山东老乡,又都出身黄埔,但论资历,三李都是黄埔一期学长,早年的军衔也比王耀武高。但八年抗战打下来,黄埔三期生出身的王耀武却如同坐了直升机一样,飙升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与卢汉、汤恩伯等平起平坐,令三李望尘莫及。 这一年,王耀武还不到40岁。 但是,英年登峰对王耀武而言,也像虚幻一梦,转瞬之间,他就坠入内战的深渊,并且摔得“粉身碎骨”。 抗张胜利之后,对于打内战,王耀武在心态上比其他国民党少壮派高级将领要理性的多,也悲观的多,这或多或少有些宿命的意味在里面。据说,当时就有高人提醒王耀武,一旦卷入内战,两三年必亡。但是,身处当时的大乱局,王耀武想解甲归田,根本不现实,所以他很快被老蒋从医院里“请”出来,出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 当时,王耀武要求带他的基本部队74军和100军到山东,但老蒋说,还都与山东同样重要,调74军回南京拱卫首都比山东更重要,调100军警备上海与京沪线也比济南重要。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不行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吗? 王耀武不敢坚持,但又不死心,就要求带18军与新6军到山东,但老蒋又以18军要守备武汉,新6军要支援东北为由拒绝了王耀武,只答应韩浚的73军跟王耀武走。 站在王耀武的角度看,老蒋对他的这个使用态度,其实让他非常的难受,欲用其才,却不给其力,到最后就是力不从心的银样蜡枪头。 1946年初,73军运抵济南,李弥的新8军和阙汉骞的54军由云南经广州、九龙运到青岛。在王耀武的统一指挥下,这几支部队分别由青岛向西和由济南向东相向进军,并在秋冬之际在益都会合。当第一列火车由青岛经济南、徐州直达南京时,老蒋产生错觉,以为打通胶济、津浦两线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山东的军事形势业已改观,于是在10月23日,明令王耀武出任山东省主席。 在当时,以黄埔学生出身就任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武是第一人,此一荣誉助推他站在了人生的最高点。 可悲可叹的是,这人生的最高点在王耀武那里,竟如同回光返照,从此之后,他是一落千丈,直坠深渊。 1947年2月,陈毅、粟裕指挥大军,发动莱芜战役。73军、46军6万多人被陈粟大军一口吃掉,战后,王耀武想不通,在那里跺脚哀叹,就是放6万头猪在那里,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呀。 王耀武的这句哀叹,一方面是哀其不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无奈。 莱芜战役开打时,虽然他是山东省主席,但战役指挥权却在刚愎自用的陈诚手里,中途,即便他识破了陈粟的意图,但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6万大军被一口吃下。另外,高级潜伏者46军的韩练成,把李仙洲、陈诚乃至王耀武玩得太狠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裹在这种无法不败的局面里,王耀武无法不抑郁。看王耀武的后期照片,无论是做省主席,还是做俘虏,整个人看上去都非常抑郁,其根源就在这里。 莱芜战役之后,孟良崮惨败,整编74师被全歼,张灵甫战死,对王耀武而言,几乎就是丧钟已被敲响。 据当时在王耀武身边的73军参谋长马培基回忆,孟良崮最后的决战阶段,张灵甫在山上与济南的王耀武始终保持联系,当张灵甫最后决意成仁向王耀武诀别的时候,王耀武在办公室里手握话筒,当场泣不成声。马培基说,整74师可是他的亲儿子,眼睁睁地看着亲儿子死无葬身之地,王耀武那时候,已经绝望了。 随后的济南战役,毫无悬念,对王耀武而言,近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悲剧。 这里有个细节非常有意思,济南被攻破后,王耀武被华野抄家,结果只搜出两台进口拖拉机。 对此,被俘的王耀武解释说,拖拉机是国外友人送的,等国家太平,回家务农用的。 陈毅等人听后,颇为感慨。 王耀武是苦出身,除了会打仗,搞人际关系也很有一套。 正因为如此,被俘后,他不仅识时务,马上与国民党、老蒋切割干净,而且在后来的改造中,也非常的积极,完全不像黄维之流的死硬。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王耀武,战犯管理所里积极改造的典型,晚景应该不会差才对。 遗憾的,人生的噩梦与悲剧,并没有就此放过他。 原因很讽刺,就是因为他改造的太好,第一批特赦就把给他放了。 王耀武在战犯管理所的难兄难弟沈醉说,济南战役前,王耀武就委派生活秘书王昭建去安排他一家老小的南迁之事。 第一批特赦出来后,王耀武到处托人打听原配郑宜兰以及子女的下落,结果得到一个晴天霹雳,原配郑宜兰竟卷走所有财产,和副官私奔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一起安度晚年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王耀武当场气死过去,并因此患上了严重的中风。 后来,组织上又给王耀武找了个再婚对象,北京八十二中的教师吴伯伦。 但好景不长,随着风暴来临,1968年某日,王耀武被拉去给康泽陪斗,回来就不行,很快就死了,只有64岁。再婚的妻子吴伯伦也跟着倒霉,后来不堪迫害而发疯致死。 因为这些遭遇,沈醉就说,如果他迟点出来,兴许能多活十年。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朋晟聊历史

朋晟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