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帝内经》:阳密足以固阴”
沧海居
2024-09-21 12:56:26
大文豪韩愈有个弟子叫李翱,当年官升山南东节度使之后,曾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但都被拒绝
后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拜访,几经周折才见到了药山禅师。李翱的气性很大,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如何是道?”,禅师指了指天,又指了指桌上的净瓶答曰,“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一听,言下大悟,仿佛“暗室点灯,疑冰顿泮”,当即欣然作礼,并回赠了一首诗: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对完诗,药山禅师引他到方丈喝茶,两杯过后,李翱又问,“如何是戒定慧”?药山禅师道,“我这里无此闲家具”,李翱听完一脸茫然,药山禅师接着说,“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
《黄帝内经》有言,“阳密足以固阴”,这句话讲的,就是药山禅师所说的这句“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什么是“阳密”?曾国藩下过一个定义叫“一念不生谓之诚”,当一个人眼下只有一个目标,意志极其坚定时,长时间地用功,在这个唯一的念头的作用下,可以去到一个“一念不生”的境界,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诚”的状态,密到连那个“一”都没有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到了这个地步,才能叫“阳密”
佛门里讲“善护念”,就是从“阳密”下手,让自己的念头始终处于一种“善闭”、“无关键不可开”的“空”的状态。临济义玄禅师临终前留下一句偈语叫“吹毛用了急须磨”,没有人可以做到一辈子都“一念不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生起,马上就觉醒,就收回来,“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就像胆小的毛猴一样,出个门,刚踏出去两步,就马上往窝里跑
“阳密”,不光是“惕”,更多还是从“勤”中得来。很多人勤勤恳恳几十年,到了那个临界点后,念头一动,想着歇一歇,就这么一歇,功夫就全散失了
《传灯录》中有句偈语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讲的就是《道德经》中的“致虚极,守静笃”,到了“虚极”的境界后,还要憋一口气,还要守住这个念头往前走,慢慢慢慢一点点“笃”行,这就是“阳密”功夫
很多人功亏一篑,都是在这个关头,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给自己放假,自己给自己犒劳,念头一动,身体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一块地接连倒下去了
0
阅读:6
Banality
嗯,做到不简单[doge]
好物分享
这说的是专注力,比如专注的工作,可以固阴?
L.V.
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