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饭是拿自己的元气去化谷气”

沧海居 2024-10-04 00:11:33
《黄帝内经》认为,我们人吃饭,其实就是拿自己的元气去化谷气。要深刻理解这句话,一个最重要的点,就在于对“元气”的认知 “元气”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无为”,它是藏起来的,默默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却一点都察觉不到,这才是元气。“吃饭是拿自己的元气去化谷气”,就可以理解为,人可以通过进食,把这个潜藏起来的元气转化出来,变成后天可以感知得到的能量。简单地说,就是一隐一显之间的相互转化 古人认为,每一个人吃多少东西都是有定数的,吃完这个量,即使身体还倍棒,那也得走。近几年,经常看到胡吃海塞的美食博主,年纪轻轻就中途撒手,用古人认的这个理也是解释得通 一个人的元气,可以理解为先天的本钱,但这个本钱更像一些矿石一样,它是潜藏起来的,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变成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而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进食 《三国演义》里头有一个桥段,诸葛亮六出岐山,两军对垒,久攻不下,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对峙之势。这时,司马懿问探子,诸葛亮的食量如何?探子回报,只日食半碗。司马懿听到大喜过望,认为诸葛亮殚精竭虑,劳心过度,元气已经耗尽,很快就要归西了,后来果真如其所料 人的元气不足了,一个最大的表现就在食欲上面,不想多吃,即使看着美味,吃多几口也无力消化,这就是元气微弱的表现 古谚有云,“元气胜谷气者寿”,“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一个人长寿的根本,在于元气胜过谷气,“胜”就是能克制它,我们可以把元气和谷气,理解为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后天作主,把先天的老本都转换出来用了,这个人就变成了无源之水,那就指定走不远了 这次的云南之旅,在大理见了一个做生态农业的朋友,后来听说,她先生吃了二十多年素,看起来清瘦,但却十分精神、有气质,这正是“元气胜谷气”的表现 世纪老人宋美龄活到了一百多岁,其实她也一直身体不好,时不时生病,但一直都坚持着一个“少吃”的习惯,也正是这个习惯,让她把这口元气保存了下来,最后横跨了三个世纪

0 阅读:0
沧海居

沧海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