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时任福州警备区副政委的周迅到金鸡山后勤修械所检查工作。偶然在仓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2-02 21:56:02

1980年的一天,时任福州警备区副政委的周迅到金鸡山后勤修械所检查工作。偶然在仓库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把兵器,仔细查看,发现这竟然是宋朝名将遗物,后来成为了福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李纲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亲是西夏战争中的一位将领。   成年后,他步入仕途,成为进士。   然而,李纲数度因直言进谏、批评朝廷政策而遭贬谪。   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却始终未曾被低估。   金军铁骑南下,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早已成为金军的攻击目标。   开封城内,宋徽宗依旧沉浸在过去的奢华中。   当金军逼近时,朝廷上下瞬间陷入恐慌。   宋徽宗召集了朝中众臣商讨应对之策,但议论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行动计划。   在这关键时刻,李纲挺身而出,他认为,面对外敌,必须要团结全国上下的力量,消弭百姓的恐惧,激发民众士气。   同时,他还强调了整顿军队,依靠有才能的将领,并呼吁任用具有实际战略眼光的能人。   李纲不光提了具体的抗敌措施,还直言不讳地指出,若不能有效地应对金军的压力,便无法保住大宋的疆域。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李纲被任命为兵部侍郎,亲自领导抗金战争的防线。   他开始组织和整顿京城防卫,动员民众,激发将士的斗志。   在战斗中,李纲果断指挥。   当金军逼近开封时,他依旧坚守阵地,分析敌情。   即便是在皇帝宋钦宗想要逃离开封时,李纲也依然不放弃坚守的希望。   在李纲的努力下,开封城一度成功抵御住了金军的进攻。   然而,胜利的背后并没有带来应有的荣耀,反而是李纲被一些人诬陷,导致他被罢免职务。   不久后,金军再次发动围攻,开封陷落,北宋灭亡。   靖康二年,赵构在南京即位,成为宋朝的新皇帝,即宋高宗。   赵构迅速意识到,金兵的威胁并未解除。   李纲应命成为朝中的核心人物,担任了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李纲接到任命后,立刻前往南京。   李纲到南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全力主张强化抵抗金朝的战略。   他深知金兵侵袭之速,因此,着手改革军政,提出了大量加强抗战力量的建议。   他建议在河北和河东设置招抚司和经制司,分区防御,并推荐了几位有战功的老将出任要职。   他还特别推荐宗泽出任东京留守。   此外,李纲还对军队的腐败现象提出了整顿计划,建议改革军制,肃清不堪的将领。   这些措施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持,许多提案被迅速采纳。   然而,金兵不断逼近中原,一些投降派大臣,如黄潜善、颜岐等,开始发出妥协的声音,主张与金朝和解,甚至提出要奖赏张邦昌这一曾经投降金朝的伪帝。   李纲感到愤慨,在高宗的一次朝议中,李纲毫不犹豫地进言,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朝廷真想重用张邦昌,他愿意辞职。   高宗受最终将张邦昌贬谪。   李纲的抗金决心未曾动摇,但高宗却开始变得动摇不定。   高宗的意图渐渐偏向撤退。   终于,在高宗的一道诏书中,决定将皇室迁往东南,暂避金兵。   李纲在随后的日子里,发现自己的意见逐渐被忽视。   最终决定辞去宰相职务。   建炎元年八月,李纲被罢免。   他的武器锏是一种短兵器,外形简洁却不失威力,适合近身搏斗。   李纲并没有将这把锏随同自己一同埋葬,而是将它传给了后人。   锏经历了多次流转,最终成为清末福州举人林崧祁的收藏品。   随着“破四旧”运动的爆发,这件珍贵的历史遗物一度消失。   1980年,福建省福州市金鸡山后勤修械所的一角,堆放着一些生锈的铁器。   它们准备被送往熔炉再加工。   然而,福州警备区的政治委员周迅在检查这些废弃物资时,注意到了它的形状像剑,但却无比沉重,表面刻着“靖康元年李纲制”的铭文。   经过鉴定,这把锏被确认是李纲所用。   周迅随即决定将这件文物捐赠给福建省博物馆。   这件文物被送往国家博物馆进行收藏。   经过多方鉴定,这把锏的确属于李纲,而且它的制造年份可以追溯到1126年,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   经过进一步调查,锏的来历也逐渐清晰:它原本是被收缴的古物,计划熔毁,但由于管理疏忽,这把锏幸运地未被销毁。   初看之下,这件物品似乎用途有限,甚至给人一种不值一提的感觉。   锏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其特点是重且短,拥有多个锋利的刃面,能够在近战中产生极大的杀伤力。   李纲锏长近一米,重约四千克,锏身四面都有锋刃,这种设计使得锏在击打敌人时,无论对方身穿何种盔甲,都能造成致命伤害。   参考文献:[1]白晓霞.南宋初年财政困境及其解决--以李纲、吕颐浩、赵鼎三宰相的财政措施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8(6):125-129

0 阅读:858
评论列表
  • 2024-12-03 17:38

    能用8斤重的单手武器,李纲也是个猛将。

  • 2024-12-03 17:13

    还好,没拿到对外商店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