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一艘以色列驱逐舰正在西奈半岛北海岸巡逻,突然,遭到了两枚埃及导弹的袭击,以色列军舰直接被打的动弹不得,可是就在这时,埃及又发射了两枚导弹,最终,以舰被击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时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PLO)在阿拉伯联盟支持下成立。 法塔赫等巴勒斯坦组织开始频繁发动袭击,以色列深感威胁,并决定采取行动。 5月,埃及军方要求联合国撤离驻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观察员部队,随后占领了部分联合国观察所区域。 同时,埃及外交部长宣布封锁了堤蓝海峡,切断了以色列的海上通道。 埃及与约旦也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开始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迅速发动空袭。 1967年,以色列空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摧毁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大部分空中力量。 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在空中打击的掩护下,迅速进攻并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区、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甚至深入叙利亚占领了戈兰高地。 以色列的领土在战争结束后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阿拉伯世界的士气遭遇重创。 而对巴勒斯坦人来说,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1967年,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原本名为“热心号”,是二战期间由英国建造的。 战后,经过几度易手。 这天,它正在埃及的塞德港外,进行巡逻。 埃拉特号自1956年加入以色列海军以来,屡立战功,尤其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 以色列凭借精确的情报和强大的海空力量,迅速摧毁了埃及和叙利亚的空军。 埃拉特号凭借其出色的性能,成为了中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战舰。 这艘舰船的海军官兵,在海面上飞速穿行,击沉了多艘阿拉伯国家的军舰。 因此,当它出现在埃及塞德港附近时,埃及海军虽然有所警觉,但也显得有些无奈。 然而,就在埃拉特号继续其巡逻任务时,来自埃及海军的两艘蚊子级导弹艇开始了反击。 这种小型导弹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苏联在研究鱼雷快艇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能够搭载反舰导弹的蚊子级快艇。 由于其体积小巧,机动灵活,极难被敌人察觉。 实际上,埃拉特号的雷达系统在当时的战斗环境下并不具备现代化的导弹防御功能。 埃及的蚊子级导弹艇在接近目标后,迅速调整了位置,并通过火控系统开始锁定埃拉特号。 根据事后的分析,这两艘导弹艇所搭载的“冥河”反舰导弹。 这款导弹由苏联研制,导弹的飞行速度极快、精确度高,且其设计便于小型艇快速发射。 这次袭击的导弹来自两艘小型导弹快艇,虽然这类快艇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排水量只有75吨左右。 当第一枚冥河导弹从海面上升空时,埃拉特号的雷达兵仅能捕捉到它一闪而过的身影。 然而,直到导弹完全进入视野时,舰员们才意识到这是导弹攻击,而不是一架小型飞机。 当时,埃拉特号舰上的官兵还无法适应这种新型武器的攻击模式。 舰上的火炮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有效拦截。 就在舰员们调整炮口、准备迎击时,第一枚导弹已经精准地击中了埃拉特号的锅炉舱。 紧接着,第二枚导弹击中了主机舱。 失去动力的埃拉特号在海面上飘浮,尽管舰长迅速下令抛锚,但由于无线电设备严重受损,舰员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尽管船上官兵拼命扑灭大火,两小时后,他们勉强修复了通讯设备。 正当以色列官兵以为灾难已到极限时,又一枚冥河导弹呼啸而至,击中了舰艏,导致舰体彻底失去浮力,迫于生死威胁,舰长下令全员弃船。 在逃生过程中,埃拉特号再一次遭遇了导弹攻击,另一枚导弹在救生艇附近爆炸。 埃拉特号的沉没对于以色列海军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耻辱。 埃拉特号的舰员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避免了完全沉没,作为回应,以色列迅速调整了海军战略。 六年后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这一次,以色列海军装备了更为先进的萨尔级导弹快艇,并配备了新型的迦伯列反舰导弹。 这种导弹不仅具有更强的机动性,还能进行低空掠海飞行,避开敌方的雷达侦测。 以色列通过电子干扰技术,使敌方的导弹失去目标并遭遇误导,成功击沉了多艘埃及和叙利亚的导弹艇。 参考文献:[1]方有培,董尔令.对反舰导弹的干扰技术研究[J].制导与引信,2001,22(2):24-30
1967年10月,一艘以色列驱逐舰正在西奈半岛北海岸巡逻,突然,遭到了两枚埃及导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2-04 16:10:43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