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美国华人演员黄柳霜为支持祖国抗日,倾尽所有资产。谁料,宋美龄访美时,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2-05 11:41:06

1937年,美国华人演员黄柳霜为支持祖国抗日,倾尽所有资产。谁料,宋美龄访美时,却将她满是嫌弃的将她拒之门外,还放话:“她还不配当我的座上宾!”   黄柳霜以无可比拟的魅力,成为少数几位在好莱坞大道上留下足迹的华人女星。   她在时尚界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灵感缪斯。   Dior的创意总监海盗爷便多次公开表示,黄柳霜是他的创作灵感源泉,甚至根据她的形象设计出多款经典作品。   黄柳霜生于洛杉矶唐人街。   父母是移民自广东台山的华人,家里有八个孩子,黄柳霜排第二。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父亲经营着一家洗衣店。   住在唐人街附近的她,时常能看到电影制作人员拍摄外景。   她在年仅五岁时便接触到电影,偶然间被选中参演。   然而,她的父亲并不支持她从事演艺事业。   为了阻止黄柳霜追求自己的梦想,父亲曾多次动粗。   然而,黄柳霜从不轻言放弃,终于在1921年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角色。   在电影《行为》中,她成功扮演了一位年轻母亲,凭借她出色的演技,吸引了好莱坞导演的目光。   此后,1922年,她接到了大都会电影公司导演弗兰克林的邀请,主演了影片《海逝》,饰演一位悲剧性的华人女性“蝴蝶夫人”。   然而,她常常被迫扮演一些带有强烈刻板印象的角色。   最常见的便是“龙女”与“蝴蝶女”这样的角色。   “龙女”通常是冷酷、心机的反派女性,而“蝴蝶女”则是弱不禁风、依赖西方男性的典型东方女性形象。   无论是哪一种角色,黄柳霜的结局几乎总是以死亡告终。   除了电影角色的局限,即便是同样的角色,她的片酬通常只有白人女演员的十分之一。   此外,这些不公的待遇让她深感痛苦,但在当时的好莱坞,她几乎无法找到出路。   黄柳霜曾试图通过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来突破这一困境。   然而,由于资金问题,这一尝试最终未能成功。   她决定转向欧洲,1928年,黄柳霜前往英国,并开始参与一些新的电影项目,如《歌》和《唐人街繁华梦》。   在欧洲,她获得了更高的尊重和认可,甚至成为许多杂志和广告的封面人物。   黄柳霜的名字开始在欧洲影坛传开,受到了一些电影界名人的欢迎,包括英国王室的宴会邀请。   然而,1930年,派拉蒙影业公司邀请她重返美国,并让她参演了几部电影,包括《上海快车》和《大饭店》。   这些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但她依然被迫扮演带有负面色彩的角色。   在《大饭店》上映时,尽管她是片中的重要演员,却连名字都未能出现在上海的海报上。   1932年,当时,电影《大地》正在筹拍,这部影片改编自赛珍珠的小说,讲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   作为华裔演员,黄柳霜认为自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可剧组却选择了一位德国女演员扮演女主角,而让黄柳霜出演反派角色。   她公开表达了不满,最终拒绝参与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大获成功,主演的白人女演员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尽管她的外貌出众,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伴侣。   黄柳霜曾深深爱上一位白人电影制作人,但对方不仅屡次出轨,还以“种族问题”为由拒绝她的求婚。   这段感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她也曾与一名BBC记者有过一段恋情,但由于种族的壁垒,未能走到最后。   黄柳霜渐渐意识到,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始终是低人一等的。   黄柳霜并未因此停步,她不断磨练自己,学习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及各种上流社会的口音。   她回到中国并在1932年主演了电影《上海快车》,饰演一位交际花,虽然这个角色依旧带有一些“诱惑”的成分,但她的演绎逐渐超越了早期的标签。   黄柳霜在服装上的选择也成为了时尚界的风向标。   她穿着特拉维斯·班顿设计的绣龙旗袍,出现在电影《莱姆豪斯蓝调》中。   但是种族歧视让她感到极度失望,并最终选择离开美国。   黄柳霜的名字曾在上海的银幕上闪耀,但很快许多人质疑她在电影中的形象,认为她所饰演的角色带有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她被指责为“文化汉奸”,甚至有记者直接问她是否认同这种角色的塑造。   黄柳霜感到自己在上海失去了立足之地。   她决定回到祖籍台山,但乡亲们却对她充满敌意,甚至连她的亲生父亲都阻止她归乡。   她选择四处流浪,走遍了南京、武汉、北京等地,收集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物品。   抗日战争爆发,她再次回到美国。   她不仅积极参与影片制作,还通过拍卖个人珠宝,筹集资金支持国内的抗战事业。   她还购买紧缺的药品,捐赠给抗日军队。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得到国内的充分认可,甚至连宋美龄在访美时,也明确排除了黄柳霜的出席。   参考文献:[1]任文.中西方文化语境与“东方”女性符号的标出性——论早期好莱坞华人影星黄柳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76-83

0 阅读:6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