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凤岐派人给下野住在溪口的蒋介石送去五万元,并传

报君知史 2025-01-27 23:53:43

1927年9月,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凤岐派人给下野住在溪口的蒋介石送去五万元,并传话让他马上离开浙江,不要留下来碍眼。 蒋介石见连周凤岐都敢给自己下“逐客令”,愤怒异常,决定展开回击。 在8月下野之前,蒋介石在宁波、绍兴地区编练了十个补充团,团长由关麟征、冯圣法等黄埔一期生担任。 蒋介石的本意是,在这十个补充团训练完毕后,编入嫡系第一军。不过,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白崇禧控制的南京军委会和国民政府下达命令,让撤销十个补充团,何应钦对李、白的命令唯唯诺诺,竟然没有反对。 为了保住补充团,蒋介石授意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公安局长蒋鼎文,让他向浙江省主席兼二十六军军长周凤岐索要军费。 蒋鼎文满口答应,他认为浙江省府,尤其是二十六军的不少军官都是他的小老乡和亲朋师友,即使周凤岐一时不愿意,他也可以游说周围的师友,这样周凤岐总不至于不拨钱吧。 周凤岐在浙军中资历很深,曾在孙传芳所部的浙军中任第二师师长,北伐军进入浙江后,周凤岐易帜响应,所部改编成第二十六军,并出任军长。周凤岐的妻子是诸暨人,与时任第二十六军参谋长的郭忏的妻子是亲姐妹,军长与参谋长成了一对连襟。 加入北伐军后,周凤岐表面服从蒋介石的调度,但他与桂系的渊源更深。周凤岐在陆大时与李济深为同学,两人交谊甚笃;周凤岐加入北伐军后,参加东路军作战,则是在白崇禧指挥之下,当二十六军驻上海时,白崇禧为司令,周凤岐为副司令。 此外,白崇禧还是二十六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斯烈的学生,白崇禧心情好的时候,经常称呼周凤岐为老师,对周凤岐和斯烈所部行文多用便笺,关系亲切且随便。周凤岐能出任浙江省主席,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大力推荐所致,否则以他一个半路加入北伐军的孙传芳旧部,是难以获取这个重要职务的。 周凤岐控制浙江地盘的欲念很强,自担任省主席以后,即以浙江政治分会及省府主席的名义改组了浙江省党部,把蒋介石和陈果夫所安排的几个省党部委员全部免去。 这次,蒋鼎文从驻地宁波跑到省府所在的杭州,先到几个同乡友人处转了圈,然后就直奔周凤岐的办公室。 当蒋鼎文转入正题,说明此行来意,要周凤岐给在宁绍的10个补充团及黄埔军校在浙学生拨付经费时,周凤岐却打起了哈哈,任凭蒋鼎文口干舌焦,搬出千百条理由,就是不为所动。 最后,周凤岐语气很不好的说:“铭三,补充团南京已经命令让解散,至于你所说的失业的黄埔生,他们也不属于军队序列,我无法拨付经费。你们一定要拨付,只有请南京给我下达指示。如此,我才好奉令而行。” 蒋鼎文悻悻然,两手空空回到溪口,面红耳赤汇报此次赴杭经过。蒋介石听了之后,气得够呛,之前,周凤岐不知天高地厚,向他下“逐客令”,他虽辞去了总司令一职,但毕竟还兼着浙江省府委员,属于在职之人;而这一次,虽然是蒋鼎文出面要经费给养,然明眼人都知道,蒋鼎文是奉蒋介石命令而去的,周凤岐这样断然拒绝,完全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蒋介石在大骂周凤岐的同时,又痛骂蒋鼎文无能、无用,他气冲冲地说:“铭三,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你手上拿的不是烧火棍!人家不给钱,难道你让这批人饿死不成。” 原来,由于缺乏经费,不少补充团的士兵已作鸟兽散。蒋鼎文一时还不明蒋介石的意图,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 蒋介石见蒋鼎文听不懂,就不再绕弯子,直说:“铭三,你现在有浙东的地盘,手中有人有枪,马上去,到钱塘江边设卡收税去。” 蒋鼎文恍然大悟,虽然内心认为这个办法恐怕会引起非议,但对蒋介石的命令又不敢不执行,于是他回到宁波后,马上调动浙东的部队和补充团官兵,在江津口岸,在交通要道设卡收税。 一言不合,一事不成,就要强行武装收取税赋,这种军事行为岂不是明火执仗的剪径之举?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这一下,浙江省主席周凤岐慌了神,而且南京也知道此事,李宗仁、白崇禧急令周凤岐迅速处理好此事。巨大的压力,迫使周凤岐请出“蒋家”的人来解决问题,他以浙江省府的名义委派军事厅厅长蒋伯诚、教育厅厅长蒋梦麟作为全权代表,跑到钱塘江边与蒋鼎文展开谈判。 蒋鼎文向“二蒋”倾吐了他们这样做是迫不得已,并说是周凤岐逼迫他们上“梁山”的。对于蒋鼎文这样做,蒋梦麟原先还不太清楚内情,然蒋伯诚是明白的,只是他作为省府成员,在当时不便公开反对周凤岐的做法。这次有了台阶,周凤岐很“痛快”的让蒋鼎文造出经费预算,由省府全额拨给。经费到位后,蒋鼎文所设的武装哨卡也全部撤除。 紧接着,蒋介石要求浙江省府拨20万元作旅费,可周凤岐断然拒绝,说蒋介石不过一个卸任的总司令,凭什么资格来要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蒋介石向时任安徽省主席,也是周凤岐陆大同学的陈调元借旅费时,陈调元带着20万元现款亲自送到蒋介石的家中。 周凤岐的“不识时务”,让他后来被迫辞去浙江省主席、二十六军军长职务。1938年3月,周凤岐在上海被军统特务暗杀,他和蒋介石的恩怨就此划上了句号。

0 阅读:4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