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钱学森和新婚妻子蒋英一起来到美国,他的导师冯·卡门酸酸地说:“钱学森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28 23:33:16

1947年,钱学森和新婚妻子蒋英一起来到美国,他的导师冯·卡门酸酸地说:“钱学森现在变了一个人,完全被蒋英迷住了。”冯·卡门为什么特别偏爱中国学生? 在中国历史上,蒋英和钱学森的名字不仅仅代表了一段浪漫的婚姻,更象征着科学与艺术的交汇、个人与祖国的结合。这对伉俪,用他们的智慧与热忱书写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篇章。 蒋英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家中五姐妹中的第三位,被称为“五朵金花”之一。她聪颖而优雅,自幼展现出对音乐的独特天赋。钱学森则是家中独子,其父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为至交,两个家庭的联系使得他们在孩童时期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蒋英四岁时被过继到钱家,成为钱学森的“妹妹”。彼时,年长八岁的钱学森正专注于学业,对这个“妹妹”虽有照顾之情,却少有互动。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两人走上了各自领域的巅峰,也为未来的再次重逢埋下了伏笔。 经过多年分别,1946年,蒋英在音乐领域已然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女高音歌唱家。而钱学森也凭借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当两人再次见面,钱学森被眼前气质优雅、成就非凡的蒋英深深吸引。很快,他用自己的坦诚打动了蒋英,二人步入婚姻殿堂。 钱学森与冯·卡门的初识要追溯到1935年,当时年仅24岁的钱学森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航空工程。在MIT求学期间,他结识了当时已是世界知名航空科学家的冯·卡门教授。冯·卡门对这位年轻有为的中国学生印象深刻,欣赏他的聪敏才智和求知欲望。 一年后,钱学森以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并被冯·卡门招至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在那里,两人开启了长达11年的师徒情谊。冯·卡门常常关切地询问钱学森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冯·卡门没有结婚,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教书育人中。对他来说,学生就是他的孩子。他经常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了解他们的困难,给予支持和鼓励。钱学森也时常向冯·卡门请教科研中遇到的难题,冯·卡门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师徒二人志同道合,如父如子。 当他得知钱学森与其妻子蒋英喜结良缘时,他半是揶揄半是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钱学森现在变了一个人,完全被蒋英迷住了。" 作为一个未婚的科学狂人,冯·卡门似乎对爱情有些束手无策。但他由衷地为钱学森高兴,祝福这对年轻人幸福美满。 虽然组建了家庭,但钱学森对科研的热忱丝毫未减。据蒋英女士后来回忆,钱学森新婚后仍是埋头科研,通宵达旦,只挤出一点时间陪自己吃顿晚饭。即便后来在美国因政治原因被软禁长达5年,钱学森也没有放弃研究。在艰难困顿中,他完成了两本重要著作。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他与冯·卡门的共同特质。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立志回国效力。然而,美国政府意识到他的科研价值,采取极端手段阻挠其离开。1950年,钱学森被无端逮捕,随后遭到软禁。在此期间,蒋英承担起保护丈夫的重任。 为了让钱学森能够安心工作,她将家布置成温暖的避风港,为他布置一个隔绝外界干扰的阅读角落。面对特务的骚扰,她展现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机智,多次顶住压力守护家庭的安全。更令人动容的是,蒋英放弃了个人音乐事业,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追求。 在她的努力和中方多方斡旋下,1955年,钱学森一家终于得以启程返回祖国。登船那一刻,他们带着满腔热忱,为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的决心也由此启航。 回国后,钱学森肩负起国防科技的重任,参与创建导弹与航天技术体系。与此同时,蒋英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用她的音乐才华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夫妻二人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保持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常一起聆听音乐会,在艺术与科学的碰撞中找到灵感与共鸣。钱学森曾多次表示,是蒋英的艺术素养让他能够跳脱机械思维,拥有更加开阔的创新视角。 晚年的钱学森因疾病缠身长期卧床,蒋英用无微不至的照顾陪伴在侧。她不仅是妻子,更是心理上的支柱,为他注入继续奉献的动力。在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中,他们的情感愈加深厚。 2009年,钱学森离世。蒋英在悼念中始终以平静的态度面对,继续延续着他们共同的理想。然而,在两年后的一个冬日清晨,她也悄然离开,追随丈夫的步伐。临终时,她望着窗台上淡紫色的蝴蝶兰,那是钱学森生前最爱的花。 蒋英与钱学森的故事,诠释了真挚爱情、家国情怀和科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他们彼此成就,用默契与牺牲书写了一段超越时空的传奇。他们的生命不仅为彼此点亮,也为后人留下了精神的丰碑。

0 阅读:113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