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总是疲劳乏力,根源不一定是“虚”,盲目大补不可取! 大家好,我是血液中医刘欣。 不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常被疲劳乏力困扰,多数人以为这只是 “虚” 的表现。但从中医角度深挖,病根或许另有玄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气血、经络、脏腑相互关联。血小板减少伴疲劳乏力,除了常见的气血亏虚,还可能与肝郁气滞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濡养周身,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同时,气血不畅也影响骨髓造血,导致血小板减少。 此外,脾虚湿困也是潜在病因。脾主运化,若脾胃功能受损,水湿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困阻脾胃气机,清阳不升,人体就会感到困倦乏力。而且脾虚会影响气血生化,同样不利于血小板生成。 所以,血小板减少且总疲劳乏力,不能只盯着 “虚” 来补。需综合辨证,找准肝郁、脾虚等深层病根,通过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提升血小板水平。 像我之前接诊的一位血小板减少患者,她是特意从内蒙古过来的,刚来时我就发现他整个人看着很疲劳,走几步路就气短,冒汗。 据患者自述,他平时在家也是这样,感觉身体很虚,自己也尝试过补,但收效甚微,且伴有胸口闷,做梦多,肚子胀,肠鸣,眼睑浮肿,面色苍白,出汗多,腰酸背痛腿软,脚底凉,大便无力不成型等症状,舌质暗,苔白腻,舌边齿痕舌下络脉粗长。 详细诊查后,辨证瘀血内滞,痰湿重,脾肾两虚,于是拟方从健脾益肾,益气祛湿,活血止血理血入手,同时叮嘱她不要盲目大补,饮食上注意忌口,每顿7-8分饱,坚持少食多餐,白天坚持走步。 这样过了半个月,患者复诊反馈胸闷缓解了,走路没那么喘了,大便也通畅不少。继续边通边补,健脾益肾,2个月时面色红润了,乏力明显缓解,睡眠也踏实了,复查血小板68。微调原方继续健脾补肾,通补同调,2个月后复查血小板116,巩固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后随访半年未再反复。 总之,血小板减少,不要觉得虚就盲目补,这样其实很难被吸收,还是要综合调理纠正体质,边通边补才补的进去,身体好了,血小板自然就升了。
气血一直在消耗,有一个中成药补气血,胜过黄芪和当归。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总感觉没精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