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庭聚餐时,公公突向儿媳张慧提出,因其母脑梗瘫痪,希望张慧辞职回家照顾,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5-02-09 13:32:53

北京,一家庭聚餐时,公公突向儿媳张慧提出,因其母脑梗瘫痪,希望张慧辞职回家照顾,并承诺每月给7000元生活费。张慧坚决拒绝,表示孝顺不应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一番话让全家愕然。最终,公公妥协,为婆婆聘请了保姆。

(来源:网易新闻)

这个家庭里,有和蔼可亲的公公赵明山,有因病瘫痪在床的婆婆王秀兰,还有一位聪明能干的儿媳张慧,以及张慧的丈夫赵志刚和几位小姑子。

一个周末,恰逢赵明山的生日,全家人欢聚一堂,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气氛其乐融融。然而,就在大家举杯共庆之时,赵明山却突然放下了酒杯,神色严肃地看向儿媳张慧。

赵明山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慧,爸想和你商量件事。你看,你婆婆现在瘫痪在床,需要有人照顾。你工作也不忙,工资也不高,干脆辞职回来照顾你婆婆吧。爸和你老公、小姑子都商量过了,每个月给你7000块的生活费。

张慧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她没想到,公公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她看了看丈夫赵志刚,只见他低着头,似乎默认了公公的提议。再看看小姑子们,一个个都眼神闪烁,避开了她的目光。

张慧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她缓缓摇了摇头,急切地说道:爸,妈这事我肯定会尽力照顾她,但辞职不行。不过,离婚倒是可以考虑。

此话一出,全家人都愣住了。赵志刚赶忙打圆场:你这说的什么话呀,咱们好好商量嘛!

张慧轻叹了口气,说道:在北京,我每个月5000块的工资,虽然不多,但它稳定。朝九晚五,上班也不累,假期齐全,家里也能照顾到。我如果辞职了,就失去了这份稳定的收入,以后怎么办?

小姑子赵丽娜一听就不乐意了,愤怒地说:嫂子,你是儿媳妇,照顾妈妈也是应该的。我们其他人的工资都比你高,给你7000块已经不少了!

一旁的大姑姐赵丽娜也附和着:对呀,你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就靠我们家养着吧!

张慧听着两位姑姐的话,气得直哆嗦。她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愤怒地说道:我嫁到你们家不是来当保姆的!婆婆生病全家都有责任,为什么偏偏要我牺牲自己的事业来照顾她?万一妈需要长时间的照顾,我要是辞职了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到时候我怎么办?手心朝上地向你们要!

赵志刚见状,连忙劝道:你别着急,我们可以请保姆。你要是真的担心工作问题的话,你看,你照顾妈有经验了,也可以考虑做护工或做保姆,拿的工资总比你现在要强!

一听这话,张慧彻底怒了。她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说道:我好歹是个大学生吧!现在坐办公室,冬暖夏凉的,到年龄了退休,有份退休金,晚年有保障!我嫁给你不是给人做保姆的!

小姑子赵丽娜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张慧打断了。她眼神坚定地看着全家人,说道:我嫁得是你们的哥哥,不是你们全家!我有我的生活,我的尊严!如果孝顺需要牺牲我为代价,那我宁愿不要这份孝顺!那是你们的妈妈,你们自己怎么不去孝顺,却要道德绑架我呢!

说完,张慧快步走进房间,重重地关上门。留下客厅里一脸愕然的全家人。

那一夜,家里的气氛异常沉闷。赵志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五味杂陈。他明白张慧的委屈,也理解她的坚持。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一边是生他养他的父母,一边是深爱他的妻子,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第二天一大早,赵志刚就起床了。他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张慧,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走过去轻轻抱住了张慧,轻声说道:我已经给妈找了保姆,你安心上班吧!

张慧闻言一愣,她紧紧回抱住赵志刚说道:谢谢你,志刚。谢谢你理解我、支持我。

对于张慧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收入那么简单。它代表着她的独立、她的尊严、她的价值。

一、关于辞职与劳动权益

首先,公公赵明山提出让儿媳张慧辞职回家照顾婆婆的要求,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张慧的劳动权益问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以及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张慧作为一名合法的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继续工作,而不应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干涉。

此外,《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因此,公公以张慧是儿媳妇为由,要求其辞职回家照顾婆婆,这种行为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关于家庭责任与赡养义务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婆婆王秀兰因病瘫痪在床,需要有人照顾,这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份责任应该完全由儿媳张慧来承担。家庭是一个整体,每个成员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来分担家庭责任。

公公赵明山提出让张慧辞职回家照顾婆婆的要求,实际上是一种将家庭责任单方面推给儿媳的行为,这是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