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秘书在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封未曾公开的手令。拆开一看,竟是毛主席的亲笔批示,这封文件被周总理刻意扣押了两年。当场的人无不为此动容。 作为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党内资深的领导人。按她的资历和贡献,原本完全可以出任政府要职,然而周恩来却一直未曾推动她的仕途。在他生前,邓颖超的最高职务仅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享受副部级待遇。直到周总理去世后,工作人员才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这封毛主席的批示,内容是同意邓颖超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然而,周总理却始终未予传达。 周恩来曾明确表示,只要他在任,邓颖超便不会在政府担任职务。这一决定并非出于对邓颖超能力的否定,而是他个人原则的体现。作为国家领导人,他以身作则,避免因个人关系而引发不必要的质疑。他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了许多同志。 邓颖超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便投身革命,与周恩来共同创立“觉悟社”,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她在广州起义、上海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赴中央苏区,领导妇女运动与教育事业,并参与长征。抗战时期,她组织妇女抗战后援会,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良多。新中国成立后,她继续致力于妇女事业,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她的贡献。 事实上,邓颖超完全有能力担任更高职务,党内不少同志也曾劝周恩来给予她更重要的岗位。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张治中曾提议让邓颖超出任部长,但周恩来坚定拒绝。他认为,如果安排她担任政府要职,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党的团结。面对党内同志的多次劝说,他始终坚持这一立场。 不仅在职务安排上,周恩来对邓颖超保持克制,甚至在待遇问题上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按规定,副部长级定为行政四级,但考虑到邓颖超的资历,她本可领取三级工资。周恩来却主动要求降至五级,甚至在1974年还劝她再降一级,以表率众人。 1974年,政治局讨论四届全国人大日程时,曾一致同意邓颖超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报请毛主席批示,毛主席亲笔批准。然而,周恩来回京后,虽向中央传达了人大会议的相关意见,却唯独未提及这一批示,并将其长期封存。这一决定,或许是出于对党内规矩的尊重,或许是源自他与邓颖超之间的默契。直到周总理去世,这份批示才被公开。 1980年,在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毛主席生前的批示最终得以执行,邓颖超被增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又出任全国政协主席。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