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日本?甲午战争前美国海军啥实力?

柯柯基看武器 2024-08-01 15:19:34
19世纪中期,美国的西进运动再次迎来了高潮。不过,向内陆的持续进军,特别是南北战争的结束,使美国对海军的投入大幅减少。相反,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却逐年增加对本国海军的投入。 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是一支以外购(防护)巡洋舰为主力的区域性海上力量,但仍未装备战列舰(富士级直到1897年才服役)。同期,视线刚刚转向远洋的美国,海军中同样没有战列舰存在,其首艘正规战列舰印第安纳号要等到甲午战争结束半年后才服役。 如果仅从舰种构成来看,甲午战争前的美日海军似乎并不存在太大的装备差距,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甲午战争爆发前的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七艘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吨的舰船,其中两艘甚至达到了8000吨级(超过了定远级一等铁甲舰),分别是纽约号(9020吨)与哥伦比亚号(8270吨)。其中,纽约号已经达到同时代二等主力舰(前无畏时期装甲巡洋舰)的标准。 相比之下,日本同期仅有四艘(吉野号与三艘松岛级)是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吨的舰船。其中,吨位最大的松岛级也不过仅有4200余吨。而在当时的整个日本海军中,甚至找不到一艘能够达到同期主力舰规格的舰船(旧式的扶桑号二等铁甲舰仅防护力勉强达标)。 而甲午战争期间(前后持续不到一年时间),美国海军就又相继服役了两艘吨位超过6000吨的舰船(奥林匹亚号与明尼阿波利斯号),而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夕服役的秋津洲号(3100余吨),已经代表了日本国内造船的最高水平。 不难看出,美日两国的海军虽然同处起步阶段,但两国在造船水平与工业基础等方面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而相比造船能力,美国更显著的优势,则在于工业潜力与新武器的研发能力。南北战争期间,战场上涌现出来的(包括潜艇、低舷铁甲舰在内的)各类新式武器,是美国卓越创造力的直接体现。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的规模虽然大幅萎缩,但美国却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工业等领域不仅没有出现技术断代,还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也就是说,重返远洋对美国而言,只是时间和需求的问题。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