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没有智慧,该怎么办”

沧海居 2024-08-10 16:22:09
聪明不是智慧,能成事、能拿到结果也不是智慧,智慧最贴切的描述就是一个“明”字,明心见性的“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明”就是智慧的本质状态 在我们老家,讲一个人不明事理、不开化、蛮不讲理、不通气,就会说他“墨黑”。禅宗形容一个人未见自性,智慧、见地未开,也有一个词叫“黑漆桶”,所以,“一灯能初万年暗”,以智慧之灯破无明的晦暗,就是精神世界自我完成的主要任务 那如何可以达到“明”的状态呢?容成公有一句话叫“静可以清,清而能明”,“清静”二字,就是通往“明”的不二梁津 《道德经》第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中的“动静”二字,就是悟道与修德的下手处 从河里打上来一瓶水,刚开始都是浑浊的,静置一段时间后,它就慢慢变干净了,这就是“浊以静之徐清” 《易经》中的乾,九二,“见龙在田”,讲的也是这个明心见性的“明”的境界。初九,潜龙勿用,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动态,它是永远都在蠕动的 所以,当一个人的能量很低的时候,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定不下来,就像参加精神小伙的聚会一样,一群人永远都在吵吵闹闹,只要稍微有那么一个片刻没有动静了,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这种“乱动”的状态,其实就是“潜龙勿用”的状态 “明”,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透”,安静到了极点,“致虚极,守静笃”,它能透得过去,这个就是“明”,从一个时空通到另一个时空,靠的就是这股透劲。很多人做事有头无尾,“半咸淡”,不痛不痒, 透不过去的状态,也正是“无明”的状态 一个人没有智慧,做事情找不到关键点、找不到得力处,就像那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河水一样,总是看不穿、总是有东西遮掩住了视线 他能静得下来,静得下来还要透得过去,刹时间把那个孔窍打通了,外面的阳光照进心间,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明明白白。所以,以前的人把开智慧的过程叫“开窍”,就是这么个意思

0 阅读:0
沧海居

沧海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