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关系决定资产价格。
🤔我发现,人们在讨论供需关系时,往往忽视了【比价效应】。
只有当【供需关系】与【比价效应】联系在一起时,逻辑才足够缜密。举三个🌰来说明。
案例1️⃣
在中外环一圈,桃浦的定价并不算贵,8万多/㎡就能买花岗岩立面的新房:只不过,桃浦的地铁交通、配套等于是空白,以前还是化工厂地皮。新房供应量一大,就卖不动了。
显然,桃浦在中外环一圈的板块里,是相对落后的板块。即便它定价不高、房子滞销,也无法产生比价效应,影响不了竞品的销路。
品质更差、定价高达11.2万/㎡的海上清和玺,首开就清盘了。
弱势板块即便是供应超量,也难以产生比价效应。比别人卖得便宜,并不会把整个大盘给拉下来。
案例2️⃣
大虹桥是过去几年的热点板块,刚需盘的价格一度达到9-10万/㎡.
不过,2023上半年开始,大虹桥就成为了领跌板块。
墙倒众人推。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不少号都在分析,大虹桥2026年还会解禁上万套限售的新房,引发新一轮的踩踏。
我就有些纳闷,连大虹桥都不行了,其他板块还能支棱起来吗?
大虹桥的配套、交通和规划能级还是相当强劲的——市中心级的商业和医疗、占据上海国际学校的半壁江山、多条轨交线路在建。
⚠️向我咨询500-600万总价段买郊区新房/次新房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在本地上班,买房未必要固定在一个地方。
该总价段地段、配套最强的大虹桥核心区已经是这个价了,随着2026年新房解禁再跳水一波的话,其他地方没有一个能撑住的。
同总价段最强地段的供给超量的话,会把该总价段所有房子都拖下水。
案例3️⃣
最近,有个朋友和我讨论,徐汇滨江和黄浦的两套豪宅,应该先卖哪套?
徐汇滨江的房龄要老一些。他认为要先卖掉黄浦的,因为后续新房供应量更大,有一万套待上市。徐汇滨江在启元之后,豪宅就断档了。
我听了之后感觉很有道理,犹豫了一下,还是建议要先卖徐汇滨江的房子。
豪宅买家的地域限制是最小的,老板们自由决定办公室的选址,而不受通勤线路限制。买家们普遍都是全城看房,比价效应非常强烈。
黄浦的豪宅一旦滞销、砸盘,影响的是整个上海豪宅市场。徐汇滨江不可能独善其身。
上海每个板块的房子,都有自己的供需关系,影响短期的价格。
💦然而,绝大部分板块的供需关系都是无效的,受到比价效应的牵制。
同总价的强势板块,一旦供给>需求,直接带崩整个总价段。所谓的供给稀缺(eg. 江湾镇的新房),很有可能就是假的稀缺。比价效应一出来,价格照样撑不住
请问克总,华光花园三房现在多少一平值得入手
大虹桥被限售的很多吗?可以影响这个价位的全市地产?
克总 800 地段只考虑浦西 推荐一下 目的就挂个户口读书 不用太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