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尚铭曾任张作霖的秘书和日文翻译十二年,对于张作霖的用人之道非常推崇。 他曾以任毓麟为例,向友人讲述张作霖在用人上非常独到、难能可贵的地方—— 任毓麟是晚清举人,曾在直隶总督署任职。 张锡銮任奉天督军后,聘任他为督军署文案,后来升任政务厅长。 张作霖强势崛起,取得奉省大权,继任奉天督军后,任毓麟已经离开督军署。 张作霖虽然起于草莽,但在用人上非常尊重过往之人的过往资历,所以在他刚坐上奉天督军的大位时,招揽了许多昔日督军署的旧人,其中任毓麟被特聘为督军署秘书长。 1918年,张作霖升任东三省巡阅使,任毓麟跟着水涨船高,升任巡阅使署秘书长。 1924年,张作霖强势入京,参与决定北洋政府内阁人选。 奉系老人多认为凭任毓麟的资历,这回应该能当上内务总长或者教育总长。然而,张作霖在京执政三年多,内阁改组过八次,却从未提名过任毓麟。 对此,奉系老人全都看不懂。 有一天,几名奉系老资格幕僚在张作霖面前说任某人跟随大帅十多年,忠心耿耿,办事认真,文笔也好,为什么后来就再不提拔了呢? 张作霖回答说:“任是个好人,但他跟我差不多天天见面,却没有和我抬过一次杠。难道我就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陶尚铭在讲述这段故事时总要将张作霖与段祺瑞、吴佩孚作比较。 陶尚铭认为,段祺瑞、吴佩孚都是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的人,希望部下奉承自己,听不进不同意见。于是,徐树铮受到段祺瑞重用,白坚武受到吴佩孚重用。徐树铮和白坚武得势后,品格不行,格局不够,做了很多坏事,人为地制造摩擦,客观上拆了段祺瑞和吴佩孚的台。 张作霖则不同,他有自知之明,也能够看到段祺瑞和吴佩孚的用人不当,所以他既不用阿谀奉承的钻营之人,也不用中庸糊涂的老好人。 他非常的直率,有照镜子的意识,非常希望身边之人能够直言敢谏,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敢给上头挑错的人,只能坐小板凳,不能用大桌子。
陶尚铭曾任张作霖的秘书和日文翻译十二年,对于张作霖的用人之道非常推崇。 他曾以任
朋晟聊历史
2024-02-07 22:13:01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