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性格太硬,脾气太差,应该怎么有效改善”

沧海居 2024-08-26 17:42:59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下一句“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知道的人却不多 古代科技水平有限,要做一个车轮子是很难的技术活,这里的“𫐓”字就是制轮工艺的核心。工匠要把一根笔直的木头弯曲成一个圆圈,就要先把木头变柔软,再固定在模具上,这样一个圆轮就成型了 而这个软化的过程就是整个制作工艺的关键,木匠会根据木材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软化工艺,一般而言,无非就是水火两种,一是把木材放在火上烤,在木材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再加以外力,使之弯曲成圆。另一种则是把木材放到煮开的热水中,使之升温,再以定型。所以,无论水火,最后木材变软、弯曲的关键,都是加热,都是火的作用 回归到我们人身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观念中,火主礼,礼字的繁体就是一个示、一个曲、一个豆,“曲者,柔也”,如果一个人无火,则必然无礼,性格就会硬邦邦的,脾气差,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性格不好的情况毫无办法,就是不明白这个“火”的基本原理 有人讲,性格好、柔和,是因为肾好,肾主水,水主柔,这其实都还是片面,水火一体,有水是因为有火,有火才会有水。就像夏天,雨水很多,同时太阳也很猛烈,而冬天,虽然是水当令,却是水火同息的状态,所以,水终究还只是一个表象,根本还是在火上面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性格也是很硬,脾气很倔,很喜欢跟人抬杠,最后同僚都被他得罪了,没人愿意跟他来往。他的性格是从遇到他的师父唐鉴开始转变的,而这个变化的背后,就是唐鉴教会了他怎么用身体的这把“火” 这个“火”怎么理解?有些人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锻炼,这种身体上的淬炼就可以理解为“火”。曾国藩是从他老师那里学到了静坐的功夫,每天忙完,不管忙到几点,都会腾出三刻钟来静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很多人反感吃苦,从来都不收拾自己的身心,只喜欢吃喝玩乐,日积月累,性格就会变硬、变差。身体与性情是不分家的,写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一支毛笔写过七八千字后,它就会变得生硬,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没有即时“回火”,身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硬化”

0 阅读:0

评论列表

ladoua

ladoua

6
2024-08-27 01:03

原来倔是因为缺火,锻炼就是补火吗,堂主

天下第一顾沉舟

天下第一顾沉舟

2
2024-08-26 23:29

爱也会让人变得更柔软

溜溜溜

溜溜溜

1
2024-08-27 00:31

是不是艾灸算补火

沧海居

沧海居

感谢大家的关注